起风了,他有些咳嗽,几个男人慌忙将他扶进屋里,看得出来,他们感情很好。
我柔声安慰:“如今战事平稳,将军只管安心养伤,切莫着急出战,反而误了身体。”
方才屋里说话的姑娘竟然是一个医女,看起来比我略年长一些,五官秀丽,面目沉静,正在屋子里面配药。
她与这里的人十分熟稔,一问才知道,是这边城医馆的女大夫,从小跟父亲一起问诊,如今父亲去世,独自一人支撑医馆,这次更是免费为伤者看诊。
我看了她配的药,有一部分是陈家送来的,我们方才带来的山参品相极佳,医女看了以后欣喜道:“山参滋补,有助于疗伤,将军可别在将补品都送出去了。”
我适时露出惊讶的表情,听他们抱怨李睿将补品全部送给了军营,自己什么都不要,日子过的十分清苦。
过了一会,我跟李睿告辞,家里的马车就在外面等着,也许是他也觉得家里条件太差,不好意思多留,于是撑着拐杖,将我和平安送出门去。
我上了马车,长叹一声,恐怕我爹的想法要落空了。
回去以后,我爹问我感觉如何,我摇了摇头。
先前因为送粮,我与李睿打过几次交道,感观尚可,但是今天看来,还需要斟酌一番。
我给我爹的解释是,李睿明知自己背后无靠山,还不知道此番让他修养,是已经有人接了他的位置,他打仗确实可以,但性格太好,以后必然会受到情感拖累,何况今日又发现一位来往密切的医女。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李睿似乎察觉了我爹的想法,虽然我爹对所有人都一个态度,但我这个女儿跟在身边,不免让人多想,商人是贱籍,从始至终,没有见到他身边之人对陈家态度有多热切,仿佛陈家举半数家财支援边城是应该的一样。
我跟我爹说:“听说朝廷的运粮队马上就来了,既然如此,剩下的粮食不如送到其他城里,这里虽然危险,但送的东西已经足够了。”
我爹答应了,开始着手安排,我从小跟我爹一起走南闯北,我们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商人,眼光毒辣,嗅觉敏锐,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
没过几天,朝廷运粮的队伍就来到了这里,陈家也准备撤退了,来送粮食的官员是我们同籍的,这位林大人态度和善,因为我爹的义举,引来同乡商人纷纷效仿,于是我们晋城一系的官员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赞扬晋城民风朴实,有国之大义。
比起之前陈家送来的粮食可以任由边军分配,林大人送来的东西,可没有这么好说话,我爹带着陈家商队去了其他地方,将剩下的人留给我继续在边城,他有心博一个好名声,我大哥已经从老家赶了过来,和我一起处理边城事宜。
这里战事严峻,我们撤离了边城,只是隔三岔五前来看看情况,这天刚下马车,有人急匆匆过来求助,原来是当初那位医女,她十分焦虑,说李睿跟上官发生了矛盾,伤情加重,这里没有好的补品,想要过来问问,陈家能否帮忙。
我心里震惊,战事紧张,这些人还能起内讧,李睿这个家伙,看来是真的不会处理人情世故。
于是吩咐管事备了补品带着大夫过去探望,医女跟着走了。我回了马车,大哥在看笑话,我闷闷不乐:“大哥,我以后不要变成这样,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