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奥尔松科考站,北极圈内

7月14日,凌晨3点17分,世界的极北之地被无尽的严寒笼罩。新奥尔松科考站在冰原狂风的肆虐下,发出痛苦的呜咽。风如利刃,刮过金属外墙,仿佛要将一切撕裂。

陆岁暮站在科考站外,冰原的风试图穿透他的低温手套,他的手指不自觉地在采样箱的金属搭扣上摩挲,神经质地蜷缩成爪。面前的冰裂隙宛如地狱深渊,深不见底。探照灯的光束艰难地探入其中,在蓝冰深处折射出诡异的幽光,恰似远古巨兽那神秘莫测的瞳孔,窥视着未知的恐惧。

“陆博士,您确定要亲自下去?”挪威籍领队埃里克森裹着厚重的防寒服,哈气在零下40度的空气中瞬间凝成冰晶。这位留着金色络腮胡的极地专家,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他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敲击着全息投影中的冰下结构图,认真说道:“地震波探测显示,300米深处存在空腔结构,冰崩概率高达73%。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下去太危险了。”

陆岁暮的喉结在防寒面罩下上下滚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作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员,他的履历辉煌,对极端环境生物的研究成果丰硕。从南极冰盖下顽强生存的嗜冷菌,到青藏高原上适应高寒的耐寒蜥蜴,都在他的研究范畴之内。但此刻,质谱仪上那个跳跃的绿色峰值,如同磁石一般将他的目光紧紧钉住——¹²⁶C同位素,这种理论上半衰期超过宇宙年龄的碳同位素,竟以0.03%的比例出现在冰芯样本中,这无疑是打破常规认知的发现。

“我的团队发现了异常生物信号。”陆岁暮举起手中的设备,声音虽因面罩的阻隔略显沉闷,但依然充满了激动。屏幕上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如扭曲的藤蔓,呈现出奇异的形态,“这些样本的二级结构与现代爬行类相差23%,尤其是在ATP结合域,存在三个全新的α - 螺旋结构。这意味着什么,你应该清楚。”

埃里克森的瞳孔在护目镜后猛地收缩,作为在极地服役十年的资深科考专家,他当然明白¹²⁶C同位素出现所代表的巨大意义——这种违背现有核物理模型的同位素,要么是仪器出现了严重故障,要么就是……某种远超人类认知的神秘存在。

陆岁暮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解开防寒服拉链,露出里面沾满冰碴的工作服,坚定地说:“我带队下去。启动深潜舱,准备液态氮速冻设备。必须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就在他转身的瞬间,科考站的应急灯突然开始闪烁,发出刺眼的红光,墙上的温度计指针急剧下降,显示室温骤降5℃——这是冰下能量波动的危险前兆。

冰层下327米

深潜舱缓缓下降,冰冷的幽蓝逐渐将其包裹。陆岁暮坐在舱内,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呼吸在面罩里变得急促而沉重。

终于,那具生物遗骸出现在眼前。它呈仰卧姿态,龙首高昂,仿佛在向世界展示着曾经的威严。四肢呈爪状伸展,翼膜残片在冰层中仿佛被微风轻拂,轻轻颤动,似乎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它的体长超过30米,巨大的身躯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鳞片表面覆盖着一层纳米级的六边形晶格,宛如无数微型棱镜,将深潜舱的灯光折射成流动的彩虹,如梦如幻。

“上帝啊......”副驾驶安娜不禁发出一声带着颤音的惊叹,这位俄罗斯裔生物学家瞪大了眼睛,眼神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她的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划出一道道残影,声音颤抖地说道:“线粒体DNA测序显示,它与现代鳄鱼的分化时间超过2亿年,但...这怎么可能?这完全颠覆了我们现有的生物进化认知。”

陆岁暮的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紧张,手指在触控屏上疯狂敲击,质谱仪的数据如瀑布般倾泻而出。

当机械臂小心翼翼地触碰到龙尸心脏时,所有仪器突然爆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音在狭小的深潜舱内回荡,令人毛骨悚然。

“能量激增!”安娜尖叫道,声音尖锐而急促,“舱外温度上升至37℃!这太不正常了,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措施。”

陆岁暮紧紧盯着全息投影,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看见龙尸胸腔内缓缓浮现出幽蓝的光纹,那些纹路与他上周在实验室观察的小白——那只白化不明蛇类的鳞片图案惊人相似。更诡异的是,仪器显示周围压力稳定在1.013×10^5 Pa,水体电导率与普通海水无异,但液态水在 - 20℃的环境中仍保持液态,这一切都违背了人类目前已知的物理规律。

“记录所有数据!”陆岁暮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镇定,尽管声音中依然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启动全光谱扫描,我要知道这些光纹的频率范围。这可能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

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7月18日,上午11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实验室的地面上,但此刻的实验室却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小白,今天安分点。”陆岁暮对着玻璃箱里的白蛇轻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这是他从北极带回的唯一活体样本,小白静静地盘踞在玻璃箱内,黑色的瞳孔死死盯着实验室的电子钟,仿佛在等待着什么。鳞片下隐约有荧光流动,仿佛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突然,实验室的低温培养箱发出尖锐的警报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陆岁暮眉头一皱,快步走向控制台,瞥了一眼温度显示——35℃,比设定值高出7℃。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仔细查看数据,发现小白的代谢速率正在以每分钟12%的速度递增,这在变温动物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叮——”手机突然震动,北极科考站的加密邮件弹出:

紧急通知:龙尸样本发生能量泄漏,建议启动“女娲计划”。

陆岁暮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女娲计划”是中科院的最高机密,涉及基因编辑与人工生命研究,但从未想过会与北极的发现产生关联。这个决定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他不敢想象。

就在这时,窗外的阳光突然被遮蔽,整个实验室陷入一片昏暗。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中漂浮着无数冰晶,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这是高能粒子流的前兆。气象卫星显示,北极圈正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释放未知辐射,这些辐射的能量密度是太阳风的100倍。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陆岁暮的心中充满了不安。

玻璃箱里的白蛇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力量的召唤,突然昂起头颅,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尖啸,声音尖锐刺耳,仿佛要穿透人的灵魂。陆岁暮惊恐地瞪大眼睛,眼睁睁地看着它的鳞片开始脱落,露出底下闪烁着幽蓝光芒的新皮层。那些新皮层的结构与龙尸的光纹完全一致,仿佛某种古老的符文在诉说宇宙的奥秘。

“小白?你……怎么了?”陆岁暮颤抖着伸手触碰玻璃,声音中充满了关切与恐惧。

“咚——”

实验室监控记录:

11:03:47 陆岁暮博士突然倒地,脑电图显示γ波异常活跃(100 - 200 Hz),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抽搐着。

11:04:12 白蛇停止变化,体长增至2.3米,鳞片出现神秘不明纹路,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力量。

11:04:30 白蛇突破玻璃箱,残留异常能量浓度达87 μmol/L,强大的能量在实验室中肆虐。

11:05:00 实验室温度骤降至 - 15℃,所有电子设备失灵,整个实验室陷入一片混乱与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