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唐生智刚松了口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后方传来。

他转头看去,只见一名通讯兵气喘吁吁地跑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份电报。

“报告司令,武汉急电!委员长的指令!”

通讯兵的声音因奔跑而颤抖,双手将电报呈上时还在微微发抖。

唐生智接过电报,借着火光展开。

纸张上力透纸背的毛笔字迹清晰可见:

【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亲鉴:

光华门、中华门战况已悉。

将士用命,殊堪嘉慰。

唯南京乃国府首都,总理陵寝所在,国际观瞻所系,务必死守待援。

已严令第三战区各部星夜驰援。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九日,中正。】

电报所述的每一个字都像有千钧之重。

唐生智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纸张发出轻微的脆响。

“司令?”

陈志明小心翼翼地问道,“委员长有何指示?”

唐生智深吸一口气,将电报递给陈志明:“他蒋介石一反常态,这次命令我们死守待援。”

陈志明快速浏览后,脸色变得复杂起来:“可是援军真的会来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尖刀,直刺唐生智的心脏。

作为穿越者,他清楚地知道历史上根本没有什么援军。

蒋介石的电报不过是为了安抚军心,同时推卸弃守南京的责任。

即便南京城失守了,他在外人眼中也是竭尽全力了。

只是可笑的是,交战这么久,根本一个援兵都没有。

但此刻,他不能说实话。

“委员长既已严令各部驰援,必不食言。”

唐生智声音坚定,既是说给陈志明听,也是说给周围的官兵听,“我们的任务就是坚守阵地,为援军争取时间!”

周围的士兵们听到这番话,疲惫的脸上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陈团长,”

唐生智压低声音,“立即组织人手加固城墙缺口,同时秘密准备撤退预案。记住,表面上必须坚决执行委员长死守的命令,但暗地里要为最坏情况做准备。”

陈志明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郑重点头:“属下明白。”

唐生智又转向通讯兵:“回电委员长:'职等誓与南京共存亡,必不负委座期望。唐生智。'”

通讯兵敬礼离去后,唐生智登上残破的城墙,眺望城外日军的动向。

被摧毁的指挥所仍在燃烧,日军的攻势明显减弱了。

【系统提示:因成功改变局部战局,获得奖励:敌情预警雷达使用次数+1,能量恢复至40%。】

唐生智心中一喜,但随即又被沉重的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

即使有系统帮助,面对日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南京陷落似乎仍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司令,”

王铁柱走过来,递上一杯热水,“您该休息了。”

唐生智接过水杯,温热传递到掌心:“铁柱,你老家是哪的?”

“报告司令,属下是南京本地人,家住夫子庙附近。”

王铁柱回答,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家里还有老母和妹妹......”

唐生智的手顿了一下。

历史上,南京沦陷后,夫子庙一带正是大屠杀的重灾区。

“等战事稍缓,你回去看看她们。”

唐生智说,明知这个承诺很可能无法兑现。

“师座!”

一名参谋匆匆跑来,“卫戍司令部急电,请您立即回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唐生智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中华门的防御工事,对陈志明说:“这里就交给你了。记住,能守则守,若事不可为......以保全有生力量为重。”

陈志明肃然敬礼:“司令,保重!”

......

当唐生智赶回卫戍司令部时,会议已经开始。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名高级军官围坐在长桌旁,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如铁。

“孟潇来了!”

副司令罗卓英站起身,“正好,我们在讨论是否继续执行委员长死守的命令。”

唐生智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环视众人:“诸位,战况如何?”

参谋长周斓推了推眼镜,声音沙哑:“很不乐观。除光华门、中华门外,通济门、水西门也遭到猛烈攻击。我军伤亡已逾三万,弹药储备仅够维持两天。”

“援军呢?”

唐生智明知故问。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最终,罗卓英苦笑一声:“孟潇,你我心知肚明,哪有什么援军?委员长这是在......”

他没有说下去,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唐生智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诸位,我刚刚从中华门前线回来。我们的将士在用血肉之躯阻挡日军的钢铁洪流!他们为什么而战?为的是一纸空文吗?为的是一个永远等不到的援军承诺吗?”

他猛地拍桌,声音如雷:“不!他们是为身后的三十万南京百姓而战!是为中国人的尊严而战!”

会议室鸦雀无声。

“委员长的命令,你们也看见了,无非就是几句空话。”

唐生智继续道,“我提议:第一,各城门继续加强防御,摆出死守姿态,尽可能拖延时间;”

“第二,秘密组织非战斗人员和伤员撤离,优先转移妇女儿童;”

“第三,准备有序撤退预案,确保城破时不会全军覆没。"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立刻反对:“这不等于违抗委员长命令?南京乃首都,岂能轻言放弃!”

“桂队长!你还看不明白吗?他蒋介石在哪儿,那儿才是首都,他都已经把首都定在重庆了,根本就没想过南京!”

唐生智厉声喝道,“我不管你们忠于谁,但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人!是民族的未来!”

他转向所有人,声音低沉而有力:“我再说一次,表面上必须坚决执行委员长死守的命令,这是政治需要;但暗地里,我们必须为最坏情况做准备,这是对南京城百姓负责!”

长久的沉默后,罗卓英缓缓点头:“我同意孟潇的意见。”

其他军官也陆续表示赞同。

最终,会议通过了唐生智的提案,决定一方面继续加强城防,一方面秘密准备撤退事宜。

会议结束后,唐生智独自站在作战地图前,凝视着南京城的轮廓。

系统突然发出提示:

【检测到宿主面临重大抉择,触发支线任务:拯救南京平民。每成功撤离1000名平民,奖励能量10%。当前进度:0/1000!】

唐生智眼前一亮。

这或许是他改变历史的机会!

“赵副官!”

他高声唤道,“立即把萧山令叫回来,我要见他!越快越好!”

……

萧山令匆匆赶到时,已是深夜。

这位宪兵师长的军装沾满尘土,眼中布满血丝,显然刚从某个城门巡视回来。

“司令,您找我?”

萧山令敬了个礼,声音嘶哑。

唐生智示意他坐下,亲自倒了杯热水递过去:“现在有一项绝密任务,必须由你亲自负责。”

萧山令接过水杯,眉头微皱:“请司令明示。”

唐生智压低声音,一字一顿:“我需要你负责组织平民撤离,越多越好。其他人我不放心。”

萧山令的手猛地一颤,热水洒在军裤上,但他似乎毫无察觉一般。

沉默良久,他终于缓缓点头:“司令打算怎么做?”

唐生智展开一张南京地图,指着下关码头:“这里是唯一生路。我已经秘密调集了所有能找到的船只,包括渔船、渡轮,甚至木筏。你负责组织平民有序撤离,优先妇女儿童和知识分子。”

“时间呢?”

萧山令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打。

“越快越好,但必须隐蔽。”

唐生智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日军已经完成对南京的合围,只有长江这条水路还能通行。我估计...最多还有三天时间。”

萧山令倒吸一口凉气:“三天?三万人?这……”

“能撤多少是多少。”

唐生智打断他,“我已经安排教导总队的一个连和宪兵队协助你。记住,这事必须绝对保密,连司令部其他人都不能知道全部计划。”

“属下明白。”

萧山令站起身,突然问道,“司令,您...不走吗?”

唐生智望向窗外炮火映红的夜空,轻声道:“我是南京卫戍司令,必须坚持到最后。这是军人的职责。”

萧山令肃然敬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转身离去时,背影比来时更加挺拔。

......

凌晨三点,南京城一片死寂。

萧山令带着一队便衣宪兵,悄悄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校长魏特琳女士早已在门口等候,这位美国传教士眼中满是忧虑。

“萧长官,都准备好了。”

魏特琳用流利的中文低声道,“校内收容了六百多名妇女儿童,随时可以出发。”

萧山令点点头:“分二十人一组,由我的士兵带领,走不同的路线前往下关。记住,保持安静,遇到巡逻队就躲起来。”

第一批撤离者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出发。

她们大多是手无寸铁的妇女,有的抱着婴儿,有的搀扶着年迈的母亲。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恐惧,却又强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

萧山令站在暗处,目送队伍消失在街角,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集合点,中央大学临时避难所。

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

上千名平民挤在礼堂里,有老人、妇女、儿童,还有不少大学教授和学生。

“萧长官!”

一位白发教授激动地握住他的手,“我们听说要撤离?是真的吗?”

萧山令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分批走,每次不超过三十人。知识分子和科教人员优先。”

“那其他人呢?”

教授追问道:“难道放任不管!?”

萧山令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我们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