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另一侧,王哲林拧着眉补充:“体能消耗太大!区域移动要求太高,打一节就得趴下!而且挡拆配合,哪有顶着人硬上直接干脆?”语气同样是不加掩饰的质疑与不满。

马克的目光锐利如刀,直接劈开这些嘈杂:“人盯人,拼天赋、拼个人能力,拼到最后,拼得过欧美那些怪物?联防收缩防线,压缩空间,限制突破和低位强打,这是我们立足亚洲对抗日本、伊朗的基石!它节省体力,保护核心球员!至于体能?”他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练!练到你们的脚底板踩上地板都发烫为止!挡拆配合是五人团队的艺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他猛地提高音量,“动起来!谁站着不动,今天就加练两小时体能!”

老队员们在巨大的体能和战术负荷下怨声载道,训练馆里充斥着一半是汗水、一半是咒骂的空气。年轻的方硕,一个脸庞还带着青涩痕迹、身材略显单薄的后卫,却如同初春悄然顶开冻土的新芽——无论多么枯燥复杂的位置轮转指令,他总是第一个完成,那双年轻的眼睛里没有怨怼,只有近乎贪婪的专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燃烧的兴奋。他默默加练,一遍遍重复着马克所强调的“无球跑动的时机”。马克冷峻的目光掠过方硕微微颤抖的肩背肌肉线条,却未曾有丝毫停留。璞玉再好,未经打磨,终究脆弱不堪。大赛当前,任何不切实际的期待,都是致命的毒药。

亚锦赛的战鼓,以一场猝不及防的重锤砸向杭州体育馆内部——小组赛首轮对阵宿命般的韩国。甫一开场,韩国队那令人窒息的“三后卫”高压紧逼战术如同跗骨之蛆,撕咬着每一个持球的蓝色身影。中国队员瞬间陷入慌乱,熟悉的“英雄篮球”模式本能复苏。郭艾伦咬着牙一次次扛着炸药包杀向内线,强行出手;易建联在高位尝试干拔,却屡屡陷入三人包夹的绝境。每一次失误,每一次仓促的投篮打铁,都伴随着韩国球员得手后夸张的庆祝动作和看台上那片赤潮爆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思密达”呼啸。中国队的防线仿佛破旧的帆布,被对手的快刀一次次刺穿,比分差距无情地被拉开至令人心碎的15分。场边的马克面色铁青,每一次暂停的训斥都如同冰冷的钢针扎入队员心口:“联防!轮转!你们的脚步在哪里?你们的眼睛只盯着球吗?!”

下半场,随着郭艾伦在一次冲撞中被重重放倒、痛苦地捂着小腿退场,场上的气氛跌至冰点。马克一把扯松领带,目光骤然凝聚在板凳席末端那个略显紧张的年轻人身上。他没有丝毫犹豫:“方硕!上!记住训练时强调的位置!把球导起来!”

方硕踏上赛场的那一刻,整个场馆仿佛陷入了一瞬的凝滞,随即被更大的质疑声浪淹没。然而,这个沉默的新人仿佛一个无形的润滑剂和黏合剂。他像一道冷静的闪电,用简洁精准的传递取代了个人主义的强行出手。一次、两次……球开始在中国队员之间稳定流转。韩国队的紧逼失去了明确的目标,而中国队收缩的联防口袋开始显现威力。易建联在内线的补位不再顾此失彼,侧翼的协防也变得从容。比分艰难地、一球一球地往回拉。终于,在一次教科书般的三人联动防守逼迫韩国核心后卫出现失误后,方硕机敏如猎豹般截下皮球,随即一个恰到好处的长甩,直插对方心脏!接应的是憋着一股狠劲的王哲林,他迎着扑来的防守者高高跃起,将球狠狠砸入篮筐!同时哨声尖锐响起!二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