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陷落的消息像块巨石投入赵家庄的池塘,连最迟钝的佃户都知道,世道要变了。这天清晨,赵老栓拄着拐杖,站在祠堂门口的老槐树下,望着打谷场上操练的铁血营队员,浑浊的眼睛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爹,您怎么在这儿?”赵昊刚查完岗哨,见老爷子站在寒风里,连忙脱下自己的棉褂给他披上。入了冬,风里带着刺骨的凉意,吹得人脸颊生疼。
赵老栓没接棉褂,只是指了指场上的队伍:“昊儿,你说实话,这铁血营……到底要扩到多少人才够?”
赵昊心里一动,知道老爷子是担心了。这些日子,他不仅收留了周边逃难的百姓,还从流民里挑了不少精壮充实队伍,现在铁血营已经有三百多人,光是每天的口粮就耗掉两石小米,族里的粮仓眼看着见了底。
“爹,不是我想扩军。”赵昊扶着老爷子往屋里走,“您想想,日军占了威海卫,下一步肯定要往北打。咱们赵家庄地处要道,躲是躲不过的。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底气,真到了那一天,也能多护着些乡亲。”
赵老栓叹了口气,坐在太师椅上,抓起旱烟杆却没点燃:“我知道你是为了庄子好。可你算算,三百人,一天两石粮,一个月就是六十石。秋收的粮食本就不多,再这么耗下去,开春怕是要断粮。”
这话戳中了赵昊的软肋。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系统商城里虽然能兑换粮食,但10功勋值才换一石小米,他现在的功勋值主要得留着换武器弹药,实在舍不得用在口粮上。
“我已经让张謇先生去周边集市看看,能不能高价收些粮食。”赵昊说道。自从张謇来赵家庄主持民政后,这些琐事都由他打理,倒省了赵昊不少心。
“高价?”赵老栓皱起眉头,“现在兵荒马乱的,谁家肯把粮食拿出来卖?就算肯卖,那价钱也得翻着跟头涨,咱们那点银子撑不了多久。”
父子俩正说着,张謇掀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本账册,脸色有些凝重:“赵昊,粮食的事不太好办。我跑了三个集市,粮商们都说要囤粮过冬,要么不肯卖,要么就狮子大开口,一石小米要价五两银子,比平时贵了十倍。”
赵昊的眉头也拧了起来。五两银子一石粮,三百人一个月就要三百两,这还不算武器弹药和冬衣的开销,赵家那点家底确实经不起这么折腾。
“要不……先裁撤些人?”赵老栓犹豫着开口,“留下一百人护庄也够了,剩下的让他们各回各家,还能省些粮食。”
“爹,这可不行!”赵昊立刻反对,“这些人大多是家乡被日军占了的流民,回去也是死路一条。咱们既然收留了他们,就不能半途而废。再说,裁军只会动摇军心,真到了打仗的时候,谁还肯拼命?”
张謇也点头附和:“赵昊说得对。眼下正是人心浮动的时候,裁军绝非良策。依我看,倒是可以想想别的法子筹粮。”
“什么法子?”赵昊眼睛一亮。张謇是个有本事的人,当年在南通办实业风生水起,说不定真有办法。
张謇翻开账册,指着上面的条目说:“咱们庄子有万亩良田,现在大多租给佃户种,收的租子也就够糊口。我想把这些田收回来,改成‘军屯’——让铁血营的队员轮流耕种,平时务农,战时为兵,这样既能解决粮食问题,又不耽误训练。”
赵昊心里一动。军屯制是古代常用的法子,既能保证军粮,又能稳定军心,确实是个好主意。“可佃户们怎么办?收了他们的地,他们靠什么活?”
“可以让他们加入军屯。”张謇早就想好了,“愿意当兵的,就编入铁血营,吃军饷,分口粮;不愿意当兵的,就当屯户,给咱们种地,按收成拿工钱,总比以前交租子强。”
赵老栓听得连连点头:“这个法子好!既不亏了佃户,又能解决粮食问题,一举两得!”
“还有,”张謇又说,“咱们可以开些作坊,比如织布坊、铁匠铺,让庄里的妇女、老人都有活干,生产的东西拿到外面去卖,换些银子和粮食。”
赵昊彻底松了口气,拍着张謇的肩膀笑道:“季直先生,有你在,我就放心了!这事就交给你办,需要什么人手、银子,尽管开口。”
“好。”张謇答应着,又想起了什么,“对了,昨天我去县里,见着王勇了。他说济南府那边又来人了,催着让咱们派兵去支援威海卫,还说要是再抗命,就要派兵来剿。”
赵昊的脸色沉了下来。清廷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都这时候了还想着内斗。“让他们来。”他冷哼一声,“真敢来,我就让他们尝尝铁血营的厉害。”
“不可莽撞。”张謇连忙劝阻,“清廷虽然腐朽,但毕竟是朝廷,咱们公然抗命,名不正言不顺,容易被人抓住把柄。依我看,不如再派些人去应付一下,就说正在招募新兵,暂时抽不开身,先拖一拖再说。”
赵昊想了想,觉得张謇说得有道理。现在还不是跟清廷撕破脸的时候,能拖就拖。“行,就按你说的办。让王勇再带五十人去济南府,多带些银子,打点一下那些官老爷,尽量把他们稳住。”
商量完正事,张謇拿着账册匆匆离开,赵老栓也被张妈叫去吃饭,祠堂里只剩下赵昊一人。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威海卫到赵家庄的路线,心里清楚,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日军迟早会打过来,清廷也迟早会翻脸,必须尽快壮大实力,才能在这乱世中立足。
“系统,打开属性面板。”
【宿主:赵昊】
【身份:山东滋阳县赵家庄地主独子,铁血营统领】
【兵力:320人(铁血营,装备雷明顿M1873步枪80支,曼利夏M1888步枪20支,马克沁重机枪1挺)】
【武器:毛瑟C96手枪1支(子弹30发),各类步枪子弹8000发,马克沁重机枪子弹2000发,土制手榴弹100枚】
【功勋值:1500点】
【当前任务:抵御日军袭扰(未激活)】
1500点功勋值,足够再兑换两门75毫米山炮,或者五十支步枪。赵昊琢磨着,现在铁血营最缺的是重火力,有了山炮,防御能力能提升一大截。
“系统,兑换75毫米山炮两门,炮弹200发。”
【兑换成功,物品已存放至系统空间。】
兑换完武器,赵昊心里踏实了些。他走到院子里,见周老汉正在教队员们操炮——那是之前从溃兵手里缴获的一门损坏的火炮,被老工匠们修好了,虽然射程不远,威力也不大,但用来训练正好。
“周爷爷,咱们又添新家伙了。”赵昊笑着说。
周老汉放下手里的炮栓,眼睛一亮:“什么新家伙?难道是山炮?”
赵昊点点头,意念一动,两门崭新的克虏伯75毫米山炮凭空出现在院子里,黝黑的炮管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看得队员们都惊呆了。
“乖乖!这玩意儿可真带劲!”王二柱伸手想去摸,被周老汉一拐杖打开。
“别乱摸!这是克虏伯山炮,比咱们那破炮厉害十倍!”周老汉围着山炮转了两圈,眼里的光比炮管还亮,“有了这两门炮,别说日军,就是清廷的正规军来了,也得让他们有来无回!”
赵昊让人把山炮抬到围墙的炮位上,周老汉立刻带着几个队员调试瞄准,嘴里还念叨着:“这炮得挖个掩体,不然开炮的时候容易被敌人发现……炮弹也得好好藏着,别受潮了……”
看着周老汉忙碌的身影,赵昊心里暖洋洋的。有这样一群人跟着自己,就算前路再难,他也有信心走下去。
傍晚时分,王二柱兴冲冲地跑来报告,说庄外来了一群人,自称是附近几个村子的乡勇,想来投奔铁血营。赵昊连忙出去查看,只见庄门口站着两百多个汉子,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有鸟铳、有长矛,还有人拿着锄头,脸上都带着风霜,眼神却很坚定。
“您就是赵昊统领吧?”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穿着打补丁的棉袄,手里拄着根红缨枪,“俺是李家村的村正,这是俺们几个村子的乡勇。听说日军快打过来了,俺们想加入铁血营,跟着您一起抗日!”
“对!俺们不怕死!只要能守住家园,干什么都行!”
“俺儿子就是被日军杀的,俺要报仇!”
汉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眼里燃烧着怒火和希望。赵昊看着他们,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中国的百姓,平时或许胆小怕事,可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总能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
“好!”赵昊上前一步,紧紧握住老村正的手,“欢迎各位加入铁血营!从今天起,咱们就是一家人!有我赵昊在,就绝不会让日军踏过咱们的土地!”
“好!”汉子们齐声欢呼,声音震得树上的积雪都掉了下来。
赵昊让人把新来的乡勇带到营房安顿,又让人通知厨房多加些米,给他们煮顿热乎的。张謇闻讯赶来,看着院子里黑压压的人群,笑着对赵昊说:“看来不用愁兵源了。”
“是啊。”赵昊感慨道,“民心可用,这才是咱们最大的本钱。”
他转身看向打谷场,那里灯火通明,铁血营的队员们正在教新来的乡勇队列。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憧憬。赵昊知道,扩军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有信心,把这些庄稼汉、乡勇,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铁血之师。
夜深了,赵昊还在灯下看张謇送来的军屯计划书。窗外传来巡逻队员的脚步声,还有远处隐约的炮声,但他的心里却很平静。他知道,只要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这些百姓,就守住了未来的希望。
扩军,不仅仅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守护。守护那些在乱世中挣扎的生命,守护那些不该被践踏的尊严,守护这个苦难民族最后的火种。
赵昊放下计划书,走到窗边,望着天上的寒月。他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战场——那里有炮火,有硝烟,有牺牲,但也有不屈的灵魂,有挺立的脊梁,有终将到来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