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高祖时期。
见那仙人压根没有要搭理自己的意思,天幕上也都是一些与自己无关之事。
在殿外站了一会儿后,刘邦就让人摆了桌椅坐着看了起来。
结果刚坐下,就听到天幕上那女子口中提到了‘西汉’与‘东汉’。
前面听闻那女子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时刘邦都没什么反应。
但‘西汉’与‘东汉’这四个字,却让刘邦‘蹭’的一声又站了起来。
西汉?东汉?
乃公建起的大汉......亡了?
哦,不对!是亡了但没死彻底又诈尸了,所以才会有西汉和东汉的说法。
这么一想,刘邦又重新坐了回去。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这个祖宗建立了大汉,并且自觉治理的还算不错,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后面是汉兴也好、汉亡也罢,那都该是后人去操心的事了。
而且,哪有什么万世不朽的王朝?
始皇帝灭六国一统华夏,自称始皇帝,期盼着后世计数二世三世以至无穷。
结果怎么着?二世就亡了。
他的西汉亡了之后还有后人建起了东汉,这么一看......比起二世而亡的大秦已经好了太多了。
见这狗男人‘噌’的一声站起来转头又坐下了,身边的吕雉疑惑的看了他一眼。
“你的大汉亡了,你就这反应?”
刘邦摊手笑道:“祖宗基业乃公给他们建起来了。
“后世子孙守不住是他们自己不争气,乃公总不能跑去那西汉末年去帮着重打一遍天下吧?
“更何况,西汉亡了,那不还有东汉?
“后辈出几个不肖子孙在所难免,几个不争气的后面能有一个争气的就能给咱老刘家再续几代的命了。”
听着男人的话,吕雉沉默了一瞬,抬起头继续看起了天幕。
相比较刘邦的豁达,后面的几位西汉皇帝就没这么想得开了。
西汉东汉?
汉文帝指了指天幕,又指了指自己,懵逼的看着群臣。
“朕这边还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攒家底儿准备给后世子孙去打匈奴呢,结果天幕告诉朕朕的大汉被后世子孙给败灭亡了?
“那谁来跟朕说说,朕这些年的省吃俭用又是为了什么?”
文帝到底还是好脾气,大汉棋圣在知道自己的大汉灭亡了之后直接抄起了棋盘。
虚空索敌的挥舞了几下后才喘着气骂道:“子孙不孝!子孙不孝啊!
“匈奴未灭,朕的大汉怎么能亡了?”
汉武帝也是同样的想法。
匈奴未灭,朕的大汉怎么能亡了?
与其让后世不孝子孙把大汉的祖宗基业败光,不如让他毕其功于一役吧!
拼上全部家底去打匈奴,只要能把匈奴灭了,汉亡也就亡吧!
反正不是说西汉亡了之后还有个东汉?
既然并称两汉,那肯定也是朕的子孙后辈建立起来的。
拼着大汉亡在他手里去灭掉匈奴,再由他那争气的后辈去开创东汉,总好过匈奴也没灭掉,还让不肖子孙把家败光了。
天幕上。
只是拿西汉东汉举个例子的李清照自然不会想到自己简单的四个字在整个西汉年间掀起了怎样的风波。
问出这句话后,她就小心翼翼的看着眼前的仙人,生怕仙人觉得冒犯。
却不想,听了她的话,眼前的仙人却直接嗤笑了一声。
“北宋南宋什么东西,也配碰瓷西汉东汉?”
一句话,让眼前的少女脸色直接白了三分。
天幕下,无论南宋北宋,各代帝王全都唰的一下涨红了脸。
一个个指着天幕想要呵斥、想要怒骂,但顾忌开口之人‘道祖弟子’与‘女娲之子’的身份。
话到嘴边又生生吞了回去,忍气吞声的差点把自己憋吐血。
什么意思?
他什么意思?
我大宋纵使不如汉朝武德充沛,但也不至于像他说的那么差吧?
我大宋......虽然军事弱了些,但我大宋有钱啊!
我有钱,花一点小钱就能买来几十上百年的安宁,不比让无数百姓提着脑袋去战场上搏命好?
天幕上,李清照也觉得仙人似乎对大宋有些偏见。
迟疑了一瞬,她才开口道:“仙君对我大宋是否有些......过于苛责了?
“我大宋虽无汉唐之强盛,但也自有国情,我大宋至少......”
至少了半天,她才至少出了一句‘至少在文运与繁华应是不输汉唐的’。
对于李清照的反驳,李易倒并未觉得冒犯。
就像朱棣、朱瞻基时期的朝臣,你跟他们说几十年后瓦剌留学生会带着二十万大军千里送人头一战亏空了鼎盛大明百年的国运。
若非亲眼所见,他们也无法想象这究竟是怎么才能输的。
毕竟,在他们所在的时期瓦剌就是个被打的不敢露头的小垃圾。
十六岁的李清照所在的大宋虽然不像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的大明强盛。
但元符三年赵煦刚病逝,这时期的大宋还真看不出半点的亡国之相。
赵煦这个皇帝算是北宋皇帝中比较励精图治的一个了。
他登基之初太皇太后高氏把持朝政,直到八年后的公元1093年才开始亲政。
从亲政到1100年去世,赵煦一改先皇时期的忍让和退步,在短短七年时间发动了三场针对西夏的战斗,迫使西夏臣服。
同时还发动过河湟之战,收复青海等吐蕃占领区域,将大宋的领土面积进一步扩大。
赵煦在位时期的北宋,是一个蒸蒸日上有望犁灭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过了短短数月,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宋人无法想象二十多年后的靖康之耻也很正常。
毕竟,元符三年的北宋,皇位上拴条狗上去大概都不至于二十多年就被金人攻破开封活捉了二帝和满朝群臣。
当然,不在意归不在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易就认同了李清照的反驳。
只见他轻轻摇了摇头,“苛责吗?倒不见得。
“纵观两千年封建王朝,历朝历代,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炎汉兵锋之盛,即便是东汉末年天下动荡,即便是三国鼎立互相攻伐,周边异族也无敢犯边者。
“纵观两汉四百零九年国祚,留给后人的印象是什么?
“是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是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是傅介子宴斩楼兰王,告谕左右:‘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自武帝之后,汉民人人都能自信的喊出那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自武帝之后,汉使最大的荣耀就是死在外面。
“再看看你们大送,两宋319年国祚,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