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黑洞营销的精髓,在于事件视界的震撼力。消费者必须感受到那种不可抗拒的引力坍缩,让一切理性、思考都被吸入奇点!”会议室巨大的LED屏发出炫目的蓝光,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附着所有人的目光。数据总监手中的激光笔,那个小小的、鲜艳的红色光点,在我的视网膜上游走、灼烧,最终停留在一个令人窒息的柱状图顶端。KPI。那个冰冷抽象的数字符号,在他精准的引导下,仿佛在我的视神经上刻下了一道永久的烙印。一阵生理性的刺痛传来,我的手下意识捏紧了拳头。虎口处,那片前日在“百忙之中”抽空去做中医针灸留下的淤青,此刻正在西装袖口的遮盖下隐隐发烫、搏动。它不再仅仅是一个诊疗标记,更像嵌入血肉的一枚正在解码的紫水晶,忠实地记录着这副皮囊在高速运转中被挤压的痛感编码。

会议室的磨砂玻璃门无声滑开,Lisa旋风般卷入,带着一股昂贵沙龙香水的气息。她的金属链条包,在穿过门口从CBD巨型玻璃幕墙反射进来的、经过无数次折射和反射的阳光时,突然爆裂出一片璀璨的光斑。那束跳动的钻石星尘般的光芒,精准地洒在我摊开的会议记录本上。刹那间,指尖敲击键盘的动作停滞,脑海深处仿佛有根弦被拨动。潜意识里,我的购物车清单像被黑客启动了后台程序般自动弹出、播放:最新版智能运动手表、缓解颈部疲劳的网红按摩仪、以及那三本塑封膜完好无损、标题醒目的《精神图谱解析》、《寂静的奇迹》、《量子禅定》……它们在想象中被粗暴地撕开,发出“刺啦——”一声尖锐的、类似塑料皮肤被撕扯的痛苦嘶鸣。那是被购买行为短暂缓解、最终又被时间“遗忘”在书架顶层的焦虑实体化,一种消费主义的集体无意识献祭品。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炼金术。”我在摊开的记事本空白处,无意识地写下这行文字。墨迹在光滑的纸页上略微晕开,字迹有些扭曲。会议室内,PPT翻页的轻响、键盘密集的敲打声、同事们轻微调整坐姿时衣料摩擦的声音,混在一起,形成一种低沉的嗡嗡背景音。我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一个在轰鸣的数据生产线上操作精密的仪器,同时自身也被当作零件消耗的炼金术学徒。我试图将那些巨大的情绪“源质”——凌晨三点的灵魂窒息、颈椎X光片报告上触目惊心的“生理曲度变直”、无数个在办公室窗外霓虹灯变幻色彩中流逝掉的夜晚——统统塞进那个名为“支付宝”的电子熔炉。我期待输入这些沉重如铅的“材料”,配合着虚拟货币的火苗熊熊燃烧,最终能像中世纪的传说一样,在灰烬的尽头神奇地炼出一粒名为“数字禅定”的贤者之石,或一张通往“Work-Life Balance”伊甸园的电子入场券。然而,目光再次聚焦到前方巨大的投影屏幕上,那里冰冷的数据矩阵如同深渊巨口。在屏幕幽蓝光线的边缘,我的影子被拉长、扭曲、投射在光洁的墙面上,显得模糊而微弱。就在那一瞬间,在数据的河流中,我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倒影——那不是一个人,不是“我”,而是财务报表资产栏下方,一个正在按照线性折旧公式被年复一年无情消减的价值参数。一个可以被复制、替换、最终归零的符号。一股寒意从脊柱深处爬升,比空调的冷气更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