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发展状况
在伏羲氏时代,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原始群向氏族部落过渡的关键时期。与旧石器时代相比,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下。
生产工具方面,已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为主,逐渐向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过渡。磨制石器的出现,使得工具更加锋利、耐用,种类也更加丰富,如石斧、石铲、石刀、石镰等,这些工具在狩猎、采集、农业生产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骨器、角器、木器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骨针、骨锥、木耒等,进一步丰富了生产工具的种类。
经济生活以狩猎、采集为主,但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开始萌芽。在一些遗址中,发现了早期的农作物种子,如粟、稻等,表明先民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农作物。同时,对野生动物的驯化也在缓慢进行,猪、狗等动物逐渐成为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为人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肉食来源。
社会组织形式方面,原始群逐渐瓦解,氏族制度开始形成。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一个个氏族群体。氏族内部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成员之间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氏族首领由推举产生,负责组织生产、协调内部关系、处理对外事务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相邻的氏族之间逐渐联合起来,形成了部落。部落内部有了更明确的分工和协作,社会结构更加复杂。
在精神文化方面,先民们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生老病死等,充满了敬畏和困惑,于是产生了对神灵的崇拜。各种祭祀活动应运而生,成为氏族部落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先民们也开始创造出一些简单的艺术作品,如陶器上的刻划纹、彩绘,以及一些原始的雕塑等,表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第二章 伏羲氏的生平与传说
第一节 伏羲氏的诞生与身世
关于伏羲氏的诞生,流传着许多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这些传说在不同的文献和地域中有着不同的版本,但都充满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
《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记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 宓牺即伏羲,华胥是传说中伏羲的母亲。据说华胥在雷泽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好奇之下踩了上去,随后便感而有孕,经过十二年的孕育,最终生下了伏羲。这个传说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知其母不知其父” 的社会特征,也赋予了伏羲氏神圣的出身。
另一种说法是伏羲氏是燧人氏与华胥氏的儿子。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远古帝王,华胥氏是当时一个强大氏族的女首领。他们的结合生下了伏羲,这一说法将伏羲氏纳入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远古帝王谱系之中,体现了后人对远古历史的系统化梳理。
在一些地方传说中,伏羲氏的形象更是被赋予了人首蛇身的特征。据说他与妹妹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这一形象可能与先民们对蛇的崇拜有关。蛇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在远古时期被视为神秘的象征,伏羲氏人首蛇身的形象,或许正是先民们对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