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车间里的初遇,东北风撞了江南月
2008年的夏天,常州经开区的电子厂里蒸腾着热浪,流水线机器的轰鸣声裹着塑胶味在车间里打转。林晚穿着浅蓝色工服,额前碎发被汗水濡湿,正专注地给电路板焊接元件。她是本地人,家在常州郊区,高中毕业后没再升学,想着先进厂挣点钱,帮家里减轻负担。
“新来的?这活儿得拿稳烙铁,不然容易虚焊。”
一道醇厚的东北口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林晚手一抖,焊锡丝烫到了指尖。她倒吸口凉气,转身就看见个高个子男人站在那儿,蓝色工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板正,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他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眉眼间带着股沉稳劲儿,手里还拿着块干净的抹布,正低头看着她手里没焊好的电路板。
“对……对不起,我刚上手没几天。”林晚把烫伤的指尖藏到身后,脸颊有点发烫。
男人没再多说,只是接过她手里的烙铁和电路板,示范起来:“你看,角度得斜四十五度,焊锡量要刚好裹住引脚,这样才牢固。”他动作娴熟,指尖稳定,没一会儿就把刚才没焊好的地方修整好了,还顺便把电路板上的焊渣擦干净。
“我叫陈峰,东北来的,在研发部帮忙调试设备,今天过来车间盯下生产。”男人把东西递还给她,语气平和,“你呢?”
“林晚,常州本地的。”她小声回答,心里却记住了这个叫陈峰的东北男人。他说话不像厂里其他有些男工那样油嘴滑舌,反而透着股让人安心的稳重。
后来林晚才知道,陈峰可不是普通的技术工。他老家在东北农村,母亲走得早,是父亲一手拉扯大的。家里穷,但陈峰肯拼,硬是靠助学金和兼职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的是电子工程。毕业后本来能去一线城市的大企业,可他父亲身体不好,他不想离太远,就来了常州这家有研发岗的电子厂,既能做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方便偶尔回东北看父亲。
两人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陈峰经常来车间对接研发需求,每次都会留意林晚的操作,偶尔提点几句技巧。林晚也发现,陈峰不仅技术好,还特别敬业。有次车间的调试设备出了故障,生产线停了,陈峰从下午一直查到深夜,晚饭都没顾上吃,最后硬是把问题解决了,让生产线重新运转起来。那天林晚加班整理报表,看着他满身疲惫却依旧认真的样子,心里忽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真正让林晚心动的,是一次厂里的文化活动。工会组织书法比赛,陈峰居然也报了名。林晚路过活动现场时,正好看见他站在桌前挥毫,手里的毛笔行云流水,写的是“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墨色浓淡相宜,笔锋刚劲有力,和他平时沉稳的模样一模一样。
“你还会书法啊?”林晚忍不住走过去问。
陈峰放下笔,看见是她,嘴角弯了弯:“小时候跟着村里的老先生学过几年,后来读书忙就搁下了,偶尔没事写写,权当放松。”
那天林晚站在旁边看了很久,看着陈峰写字时专注的眼神,听着他聊起小时候在东北农村的生活——冬天踩着雪去学校,晚上在煤油灯下做题,父亲凌晨就起来喂猪、下地,就为了多攒点钱供他读书。她忽然觉得,眼前这个男人身上的坚韧和上进,像一束光,照亮了她有些迷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