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在学堂里,逸云的聪慧也逐渐显露出来。先生讲解诗词文章时,他总是能迅速理解其中的含义,还常常提出独特的见解。一日,先生在课堂上讲解《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解完毕后,先生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逸云站起来,奶声奶气地说:“先生,我觉得这句话不仅是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还可以是自己喜欢的,也要想着和别人分享,这样大家都能开心。”先生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心想此子小小年纪,竟能有如此善良且独特的理解,将来必成大器。先生微笑着鼓励逸云:“逸云,你的想法很新颖,也很善良。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纯真和善良,用它去理解世间的道理。”逸云听后,心中满是欢喜,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逸云的组织能力也开始崭露头角。一次,学堂组织祭祀先师的活动,负责筹备的夫子突然生病。逸云主动站出来,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事宜。他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负责打扫学堂,他认真叮嘱:“学堂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要打扫得一尘不染,让先师的英灵感受到我们的敬重。”有的小组负责准备祭品,他耐心指导:“祭品要挑选最优质的,摆放得整整齐齐,这是对先师的诚意。”还有的小组负责布置场地,他细心交代:“场地布置要庄严肃穆,营造出缅怀先师的氛围。”在逸云的组织下,祭祀活动顺利进行,同学们和夫子都对他的能力称赞不已。夫子欣慰地对逸云说:“逸云,你做得非常好。你不仅有组织能力,还有一颗敬重先师的心。希望你以后能继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大家服务。”逸云听了夫子的夸奖,心中既自豪又有些忐忑,他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暗自思索着如何在未来做得更好,不辜负大家的认可。

然而,逸云的善良和温和有时也会让他显得过于心软。有同学犯错,他总是不忍心责备,甚至会为他们求情。这让一些调皮的同学误以为可以肆意妄为,偶尔会钻空子。对此,逸云心中十分苦恼,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宽容没有换来大家的理解。但他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善良的本性,而是在心中暗暗思考如何在善良的同时,也能让大家遵守规矩。他常常在夜晚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星空,思索着解决办法。他想:“也许我应该找个机会,和同学们好好沟通,让他们明白善良并不意味着放纵,大家应该共同维护良好的秩序。”这种对正义和公平的初步思考,在他心中渐渐萌芽,如同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

青春逐梦 商海扬帆

成年后的逸云,决定投身家族生意。林家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丝绸和茶叶贸易上,在桃源镇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逸云凭借着自己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善良温和的处事风格,很快在家族生意中崭露头角。

他发现市场上对丝绸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丝绸图案和花色逐渐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于是,逸云决定对丝绸产品进行创新。他不辞辛劳,走访各地,深入不同的文化村落和繁华都市。在江南水乡,他被细腻的刺绣工艺所启发;在西域边陲,他为绚丽的色彩搭配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