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我现在还是这么想。”她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别人说什么,是他们的事。他们看不到你凌晨四点起来熬汤的背影,看不到你为了省点装修钱自己趴在地上铺地板,看不到你手上那些被热油烫出来的疤。他们只会拿着最肤浅的标尺,学历,收入,去衡量一切他们理解不了的感情。”
张小川慢慢抬起了头,眼睛通红,里面盛满了复杂的情绪:脆弱,挣扎,还有一丝不敢确信的微光。
“可是小雨,”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差距……确实是存在的。我不懂你学的那些东西,以后……以后你的同学朋友,都是很高层次的人,我……”
“所以呢?”杨小雨打断他,目光灼灼,“所以我就应该去找一个能和我讨论《国际经济法》案例,但在我累的时候只会说‘多喝热水’,在我半夜饿的时候宁愿点外卖也不会给我下一碗葱花面的人吗?”
“……”
“张小川,”她用力握紧他的手臂,仿佛要把自己的力量传递过去,“感情里没有配不配,只有愿不愿意。我愿意吃你下的面,愿意陪你守这个店,愿意和你一起面对所有这些破事。这就是我的选择。除非……你不愿意了,你动摇了?”
最后一句,她问得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张小川猛地反手抓住她的手腕,握得很紧,像是溺水的人抓住唯一的浮木。“我没有!”他急切地否认,眼神终于不再躲闪,直直地看向她,“我怎么会不愿意!我只是……只是怕你以后会后悔……”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杨小雨斩钉截铁,“至少现在,此刻,我在这里,是因为我想在这里,和你在一起。这就够了。”
四目相对。空气中那些紧绷的、冰冷的的东西,似乎在无声地融化。沉重的恐惧和羞耻感,被她坚定的话语一点点撬开,透进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暖光。
咕嘟——咕嘟——
厨房里的汤,还在不知疲倦地响着,像一颗缓慢而顽强跳动的心脏。
张小川看着她,看了很久很久,然后非常非常缓慢地,点了一下头。紧绷的下颌线,终于柔和了些许。
“面……”他忽然哑声说,“晚上忙,你没吃几口。饿不饿?我去给你下碗面?”
最朴素的关心,最熟悉的表达方式。
杨小雨鼻子一酸,用力点头:“饿。要辣,多放葱花和花生碎。”
“好。”
他松开她的手,撑着膝盖站起身,虽然脚步还有些虚浮,但脊背重新挺直了些。他走向厨房,掀开门帘的那一刻,蒸汽涌出,模糊了他的背影。
那串风铃,忽然被窗外溜进来的一阵夜风拂动,叮咚作响,清脆地划破了漫长的沉寂。
裂痕或许仍在,但至少在这个夜晚,他们试图用笨拙却真诚的努力,捕捉住了那一道微光,并愿意相信,它能照亮接下来依然不会平坦的路。
第四章:客自远方来
第二天,“雨川面馆”照常开门。 铜制风铃在清晨的微风中叮咚作响,仿佛昨夜那场激烈的争吵和泪水的咸涩从未发生。阳光依旧准时铺满地板,骨汤的香气依旧浓郁醇厚。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一样了。
张小川不再刻意回避杨小雨的目光。当她抱着书走进店里时,他会抬起头,对她笑一下,虽然那笑容不像往常那样毫无阴霾,带着点试探和小心翼翼,但终究是一个开始。杨小雨也会回以更灿烂的笑容,仿佛要用自己的明亮驱散他心底最后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