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363团自上而下开始动员,口号喊得震天响,士气高昂。

接着就是疯狂地搜集过草地所需的物资,能多带就多带;

特别是骡马、牦牛,有多少要多少,打土豪时攒下的银元流水般的花了出去,这也是李云龙交待的。

平时用来驮物资,关键时刻还能杀了吃肉,另外就是洋火、木柴和门板,既可以用来渡河,还可以生火烧开水。

中草药更是备得足足的,驻地周边的草药几乎被他们买空了。

三日后,出征的日子终于到了,363团走进了茫茫草地;

其中一个背影非常显眼,那就是背着大铁锅的李云龙!

在363团出发前,主力已经先他们三日fh踏上了北上的征程,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凶险。

从“李云龙”后世了解的军史来看,红军本来是不需要走草地的。

早在一个多月前两河口会议结束后的次日,中革军委就发布《松潘战役计划》,目标就是夺取位于松潘草地右翼的“松潘城”;

战役纲领是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北取甘南为根据地,迅速、机动、坚决的消灭松潘地区的胡寿山部,并控制松潘以北及东北各道路,以利北向作战和发展。

六月底时,胡部此时在松潘、平武一带分散布防,还没有集结,正是通过运动战各个击破的绝佳时机。

只要控制了松潘,就可以向北及东北发展,不用穿越西北面的草地;

就是因为张特力对会议结果不满意,中革军委先后在芦花和毛儿盖以南又召开了两次会议,一直拖到八月初,完美错过了战机。

8月3日,上革军委发布了《夏洮战役计划》,正式放弃了原定的取道松潘的计划,改为直接北进,向甘南的夏河、洮河流域进发。

在张特力的主张下,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军执行夏洮战役计划。

左路军在马塘、卓克基一带集结,向阿坝地区进发;

右路军在毛儿盖集结,向班佑、巴西一带开进。

从毛儿盖至班佑,需要从松潘草地的正中间穿过,可以说右路军走的是最艰苦的。

据“李云龙”了解,红军走出草地,大部分用了6天5夜,每天的行程约70至80里。

按照上级的要求,红军每人准备的干粮是10至15天;

部队为了保险起见,甚至准备了一个月左右的军粮,按理说是不缺粮食的。

因为张特力的出尔反尔,红军主力在毛儿盖附近滞留了一个多月,把准备的粮食几乎吃光了;

附近人口稀少,根本筹不到多少粮食,而军情紧急,只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进入草地。

再加上各种客观原因,导致了部队出现了大面积缺粮。

363团从毛儿盖进入草地后,第一天行军了80里,并没有见到太多掉队的同志;

天黑前部队就扎下了营,晚上在草地行军太过危险。

部队扎营后,几个团领导又聚在一起碰了个头,李云龙这个火头兵还给他们烧了一锅热水;

由于准备充分,再加上天公作美,363团第一日并没有出现减员。

陈世杰的心情不错,笑着说道:

“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主力似乎也很顺利,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

照这个行军速度,六日后我们就在胜利走出草地!”

众人纷纷点头,可能是出于礼貌,也可能是显摆,陈世杰了又问起一直沉默不语的李云龙:

“老李,别光顾着干活,你也来说说。”

陈世杰对李云龙的称呼也变了,不再是李团长,而是意味深长的“老李”,就像叫炊事班的老班长一样。

还真是需要的时候“小甜甜”,不需要的时候“牛夫人”,李云龙也懒得搭理他;

他现在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革命。

陈世杰本来只是客套一下,没有想到李云龙就顺杆子说道:

“既然陈政委都开口了,那我就说几句?”

李云龙说完后还故意看了几眼陈世杰和其他人,其他人都是习惯性地竖起了耳朵,只有陈世杰笑得有些不自然,暗道:

“这个老李,一点也不自觉,说他胖还喘上了,搞得离了他全团就不转了一样。”

当然,这个话是不会说出口的,而是假惺惺地笑着说道:

“说嘛,本来就是让你说的。”

“咱们红军就讲究个军事民主嘛!”

李云龙咧嘴一笑,就当他放屁,继续说道:

“同志们,这才是第一天呢,困难还在后头,行百里半九十九!

你们有没有发现,沿途连野菜都没有,说明有的部队开始断粮了。”

陈世杰可算是逮住了李云龙的话柄,插过话说道:

“据我所知大部队还是准备了很多粮食的,不敢说够吃一个月,二十天是没有问题的,不至于第一天就缺粮。”

众人也不解,纷纷望向李云龙,他们还是习惯了把李云龙当主心骨。

李云龙也懒得跟陈世杰这个书生置气,这个在老大哥家里喝过洋墨水回来的就是太理想化。

“同志们,你们别忘了主力在毛儿盖地区耽误了一个多月,之前筹集的粮食人吃马嚼的还能剩下多少?

毛儿盖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哪来的粮食?

所以很多部队进草地前就缺粮了,只是同志们的觉悟高,并没有叫苦,而是以为能坚持住。”

程镇方想想的确是这个道理,他可是从新兵一路摸爬滚打上来的,对基层部队和战士最了解。

很多人根本不会向组织叫苦,而且就几天时间,很多人都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大不了吃野菜,打野味。

而事实上几万人乌泱泱的过去,别说是野菜,连草皮都给吃了。

程镇方点了点头道:

“长途行军对体能的消耗非常大,再加上草地上道路泥泞,一日一夜平均行军八十里;

没有足够的粮食,铁人都扛不住。”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陈世杰也难得的闭上了嘴。

“李团长,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程镇方满面愁容地望向李云龙,363团还好一些,他现在担心的是主力部队的同志。

李云龙想了一下后说道:

“现在只能是加快行军速度,大部队行军太慢,不如组建一支精干的搜救队;

携带地图、骡马、药品、粮食等物资走在全团前面,另外卫生员也要跟上,发现掉队的同志及时救助。

待到恢复生机后,就留下一个人照顾,等待大队人马赶到。

搜救队的人数控制在一个连,侦察排也派出两个班协助,每天行军100里,要保持紧密的联系。”

“差不多就这些吧,方案的细节你们自己完善,不仅要尽可能的救治掉队人员,还要确保搜救队员的自身安全。”

李云龙说完后,众人纷纷补充意见,将方案进一步完善,最后由陈世杰敲定。

散会后程镇方在几个营长的配合下连夜组建搜救队,都是一些经验丰富、意志坚强的老红军。

全团休整了一晚后就整军出发,所有人吃的都是干粮,并没有埋锅造饭;

李云龙天不亮就起来了,组织炊事班的同志烧了几大锅热水,里面还放了一些宝贵的姜片。

虽说重要物资要留给掉队人员,但全团将士的身体健康也很重要;

草地很多水都是有毒的,宿营的时候都是找靠近活水的地方,烧开了才喝,这样才避免了第一天出现减员。

搜救队天没亮就已经出发了,主力六点开始行军,计划第二日一百里。

在平地上行军五十公里都很难,更不要说说环境恶劣、危机重重的草地;

但363团也没有办法,现在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只有早点深入草地纵深,才能救下更多的掉队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