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英在屋檐下翘首以盼,昨晚上郑爱国追出去以后就没再回来,她还以为两人去了岳家。
这都日晒三干了,怎么还没把人哄回来?
希望他岳父别为难他才好。
想到家里丢失的5000块钱,梁淑英不禁悲从中来,抹了抹眼泪。
怎么就出了这种事儿?
早知道她就不该出去干活,在家里好好守着。
家里好端端的,怎么就平白无故的丢了钱。
郑红军刚起床,看到梁淑英站在门口哭哭啼啼,就忍不住心里来气。
他一脚踹翻梁淑英,嘴里骂道:“哭、哭、哭,一天就知道哭,把我们老郑家的福气都哭没了,晦气!”
“儿子丢了这么多钱,拿什么还给人家?以后日子可怎么过?你这个当爹的就这么狠心,还睡得着!”梁淑英难得对丈夫顶嘴。
郑红军觉得她在挑战自己一家之主的威严,咬牙切齿的说:“谁让他没事逞能去贷款,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谁丢的钱谁自己还,别指望我!”
梁淑英难以置信的看着他,脸上全是痛苦和委屈。
“你……早知道当初我就不该嫁给你,害得我三个孩子也跟着吃苦受罪。
你是他的亲爹,你不管他,谁管他!”
“你这个臭女人,几天没打你又皮痒了是不是?”郑红军不能接受反驳和顶嘴,扬起拳头就往她身上招呼。
梁淑英也条件反射的缩成一团,任由雨点般的拳头落到身上,咬牙不发一声。
因为她知道,越是叫喊,他打的越是起劲。
她已经没有感觉了。
喊出声也没有人会心疼她,没有人会帮她一把,除了她的两个孩子。
胡小娥在屋檐下刷牙,看到郑红军收拾梁淑英,不禁露出一个得意的笑容。
梁淑英和郑爱国母子越惨她就越高兴。
这个家里的一切都是属于她儿子爱民的,别人休想越过他们母子俩。
郑红军的大哥郑红武像是没看到一样,径直扛着锄头出门去了。
他今天得去地里锄地,家里的这些事他一向不闻不问,反正有人会处理。
胡小娥咕噜咕噜几口刷完牙,笑盈盈的劝道:“二弟,你可别把人打坏了,地里的活儿要紧呢。”
郑红军听到胡小娥的声音,这才停手。
“今天看在大嫂帮你说话的面子上先饶你一次,还不快去干活!再瞪我把你眼珠子抠出来!”郑红军说完就跟着胡小娥进了堂屋。
梁淑英熟练的整理好自己凌乱的衣服。
小女儿郑爱玲这时候背着满满一背篓猪草回来了,比人还高的背篓压弯了她的腰。
家里的猪菜一直是她在打,天不亮就出去了,这会才回来。
看到梁淑英走路时拘谨的样子,郑爱玲放下背篓,连忙跟上去搀扶,眼睛看了一眼堂屋的方向。
“他又打你了。”这是肯定句,不是疑问句。
郑爱玲的眼睛都要喷火了。
小个子的姑娘捏紧了拳头,眼睛红通通的,像是下一秒就要冲进去打人的架势。
梁淑英一把拉住她。
“别……别给我惹事,惹恼了他,又是一顿打,你屁股上的伤还没好,又想添新伤吗?”
郑爱玲摸了摸自己还肿着的屁股,松开了拳头。
她讨厌自己的弱小,希望能快点长大,拥有大人的力量。
到时候就可以跟那个叫做父亲的人对抗。
梁淑英把郑爱玲拉进灶房里,从灶洞里扒拉出两个烤的微焦的小红薯,笑眯眯的递给她。
“快吃吧!别让你奶看到。”
虽说现在包产到户,日子好过多了,只要勤快就不愁没吃喝,但他们家没分家,粮食牢牢掌握在婆婆胡大妞手里。
梁淑英能为女儿留的,不过是两个小红薯。
就这样郑爱玲也已经好高兴了,三下两下就扒开了红薯皮,把冒着热气的红薯凑到母亲嘴边。
“妈,你先来一口。”
“你吃吧,我……”
回应她的是一口香甜的红薯。
郑爱玲直接把红薯塞进她嘴里,由不得她拒绝。
梁淑英的痛苦和疲惫被这一口香甜的红薯治愈,继续充当郑家的老黄牛。
把女儿带回来的猪草喂给猪栏里的两头猪,然后把鸡窝里的鸡放出去让它们自己找吃的。
她这才得空坐下来洗昨天全家人换下来的衣服。
真是一刻也不得闲。
郑爱玲吃完红薯,毁尸灭迹以后,也出来帮着母亲揉搓衣物。
梁淑英时不时抬头看向院门口,好像下一秒就能看到儿子媳妇回来了。
胡大妞这边趁着家里人少,把郑红军和胡小娥叫进她房里,关上门来问话。
“老二,那钱是不是你……”胡大妞没有说出口,但郑红军和胡小娥都听懂了她的意思。
胡小娥一脸期待的看向郑红军。
其实偷钱这事儿就是胡小娥撺掇的,郑红军这个人只会窝里横,其他的什么都不懂。
要不是胡小娥吹风他怎么可能会想到把这笔钱偷过来给郑爱民买房?
不过胡小娥也很聪明,她没有直接让他去偷钱,只是暗地在郑红军面前说郑爱民在外面有多苦,条件有多艰难,城里没房子,被谈的对象嫌弃。
说自己没本事,要是能在城里买给儿子买套房子,他的日子想必会好过许多,以后也能在城里安家落户,跟对象顺利走下去。
这话被郑红军听进去了,所以他才动了心思,从郑爱国手里偷来了这笔钱。
这会儿两人看着他,郑红军点点头承认了。
胡小娥眼睛里直放光,她就知道郑红军这个人好拿捏,随便撺掇几句,他就能为自己和儿子赴汤蹈火。
毕竟郑爱民可是他的亲儿子。
胡大妞语重心长的说了句。
“红军,爱国到底也是你的亲儿子,做事的时候还是多替他想一想。”
胡大妞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其实也是默许了郑红军的行为。
这个家里现在最出息的就是郑爱民,说是一家人的希望也不为过。
农村人思想保守,觉得家里能有个出息的孩子不容易,应该举全家之力去托举。
再加上胡小娥本就跟她更亲近,她就更加偏袒了郑爱民几分。
郑红军嘴上应道:“行,妈,我知道了,就当这是最后一次,让他再为爱民做一件事。
以后,随他怎么折腾,我都不管了。”
胡小娥激动的落下泪来,一边擦眼泪一边说:“红军,真是难为你了,为了爱民的事你做了太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才好。
爱国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恨我们的。
要不然这个钱还是还给他吧?爱民的事,我们再想办法。”
胡小娥当然不想把钱还回去,她这是以退为进,把这件事情坐实,也在郑红军心里留下好印象。
这可不是她逼着郑红军干的,是他自己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