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寨子中央有一棵巨大的古榕树,树冠如盖,几乎遮蔽了半个寨子的天空。树下有一口石井,井水清澈见底,据说这口井有上千年的历史,从未干涸。阿福叔告诉我们,这口井是寨子的命脉,也是寨子的记忆,它见证了寨子的兴衰荣辱,也承载了无数代人的悲欢离合。

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写一篇关于老寨子风土人情的采风日记,并鼓励我们深入探索,寻找灵感。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散开,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写生,有的则干脆找了个地方坐下,拿出手机玩起了贪吃蛇。阿泽,我的青梅竹马,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初槿,我们去那边看看吧,听说那边有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寨子的风景!"

我没有跟着他。我的目光被寨子边缘一栋孤零零的吊脚楼吸引了。那栋楼比其他的都要高大,有四层之多,却也更加破败,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遗弃。它的周围杂草丛生,没有一条像样的小路通向那里,与其他吊脚楼保持着一种奇特的距离感。当地的向导阿福叔曾无意中提及,那是几十年前一个老巫医的居所,后来巫医去世,子孙都搬走了,这里就成了寨子里的"禁地"。

"初槿,你不去看风景吗?"阿泽疑惑地看着我。

"你们去吧,我想在这里看看。"我指了指那栋吊脚楼,"我对那里感兴趣。"

阿泽皱了皱眉:"那里啊?阿福叔说那里不能去,是寨子的禁地。"

"我就远远看看,不会进去的。"我向他保证道。

阿泽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好吧,别去太久,我们中午在古榕树下集合。"

看着阿泽和其他同学远去的背影,我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禁地"二字,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小心翼翼地绕过那些倒塌的木桩和杂草,朝着那栋吊脚楼走去。越靠近,那种古老而沉重的气息就越发浓烈。我甚至能感觉到,空气中似乎有某种无形的东西在流动,像水波一样,轻轻拍打着我的皮肤。这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奶奶常说的"山灵"。

终于,我站在了吊脚楼前。这是一栋典型的苗族吊脚楼,四层高,全部由木头建造,没有用一根铁钉。楼身已经呈现出深褐色,有些地方甚至长满了青苔。二楼的阳台已经坍塌了一半,三楼的窗户也破损不堪,只有四楼的屋顶还算完整。最引人注目的是楼前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我看不懂的古老文字和图腾,据说那是苗族的象形文字,记录着这栋楼的历史。

我深吸一口气,推开虚掩的木门。一股混杂着霉味、灰尘和某种古老香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不由自主地咳嗽了几声。屋子里光线昏暗,只有几束阳光透过破损的窗户,勉强照亮了屋内的景象。灰尘弥漫,蜘蛛网密布,一切都显得那么荒凉,却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神秘感。

我小心翼翼地迈步进去,每一步都踩在吱呀作响的木地板上,发出令人心悸的声音。屋子里摆放着一些破旧的家具,一张摇摇晃晃的木桌,几把缺胳膊少腿的椅子,还有一些看不清用途的坛坛罐罐。墙上挂着一些已经褪色的民族服饰和装饰品,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干枯的草药。整个屋子给人一种时光停滞的感觉,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随时都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