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试图从其他的方向离开,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了戏台的边界内。这时候一丝恐惧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这一看还真的看出了端倪。
戏台上演员的戏服比之前看到的要陈旧,色彩也没有那么艳丽。
没有射灯,没有音响,没有电源。照明是靠烛光、灯笼。戏曲生音全靠演员们的唱功。
后台的工作人员穿的都是早些年的粗布衣裳,补丁摞补丁。
“撞鬼了?”我心中一惊,想起了理发师的话。
我试图用手机求救,却发现手机信号全无。
我想要与演员们交流,可演员们只关注表演,没人搭理我。
我抬头望向天空,星星点点,月大如盘。
没办法,去后台跟他们聊聊吧。
3、
我像个好奇宝宝,溜到后台附近。
有个老头坐在后台边缘抽着水烟,不许我靠近。
我掏出华子,递给他一支:“老哥,来一根?”
老头接过烟,眯着眼睛打量我:“小伙子,你咋这么晚还跑出来看戏?”
我掏出火,狗腿地给老头点上烟,给自己也点了根:“也不晚啊,你们这不还演着呢。”
“我们不一样,我们这是演给“鬼”看的。”
我差点没笑出声,这老头,吓我。“老哥,别逗了,我现在出不去了,您老能给指个方向不?”
他吐了个烟圈,眼神迷离:“离开?我们好像也离不开这里。”
“老哥,别闹。”我依然觉得这老头是在跟我开玩笑。“你们不是今天才来的?”
老头略微想了想,看起来有点迷糊,“是啊,我们是今天来的。”
“对了,老哥。您这戏班也真够节省的,也不扯个电灯电线的。”我问道。
“电灯?那东西咱们怎么扯得起?那都是城里大老爷才有的。我就去省长家里唱堂会的时候见过一次。”
演,接着演。这老头真把这当成旧社会了?
老头看我不信,有些恼怒:“我这么大年纪,还能骗你?”
我有点懵逼,拍拍老头肩膀,有点冰,却有实体:“老哥,今天是什么日子?”
“民国三十年十月十五中元节。”
这老头太入戏了。
暂时出不去,我得了解更多的消息,或者能得到什么线索。
老头告诉我,他叫李默。在戏班待了一辈子,现在唱不动了,只能打打杂,看看门。
台上唱主角的是班主王浩,跟她搭戏的小妮子叫赵敏。后台忙前忙后的是老板娘张兰。
一折戏结束,前台的演员都回到后台。
跟李默混熟了,我也顺其自然的混进了后台。
我跟王浩搭讪,上来就是一顿彩虹屁:“王老板,您这戏,绝了。就是这唱给“鬼”听,有点太可惜了。您就应该万众瞩目,受世人敬仰。”
王浩面露不悦:“你不懂戏,戏子的命,就是戏里戏外分不清。你不懂,张兰懂。”
张兰过来劝道:“王浩他就是个戏疯子,别去理他。”
赵敏眼神里满是对师傅的崇拜:“师傅的戏,确实是全镇最好的。”
我挠头,这戏班,还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平常说话都跟戏词似的。
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我悻悻地离开后台,左右转转,期待能从环境里找到一丝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