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和“凯德资本”的第一次接触,约在了外滩的一家高级会所。

代表对方出面的,是一个叫张森的男人,四十岁上下,戴着金丝眼镜,一身高定的西装,看起来人模人样。

顾言作为“中间人”,也一同出席。他看到我,很自然地伸出手,脸上带着客套的微笑:“柳总,久仰大名。我跟清雅是多年的朋友,听她提起过你很多次,一直说你是商界奇才。”

我握住他的手,感受着那手掌的温度,不动声色地笑了笑:“顾先生客气了。我才要多谢你,为我的公司牵线搭桥。”

虚伪的寒暄过后,谈判正式开始。

张森表现得非常专业,对新能源行业颇有见地,提出的问题也都切中要害。他对我公司的“星辰计划”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肯定。

“柳总,不瞒你说,我们凯德资本在海外跟踪类似的技术已经很久了。贵公司的专利,是我们见过的最有潜力的一个。”张森推了推眼镜,开出了他的条件,“我们愿意出资五个亿,拿下贵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并要求一个董事会席位,以及对‘星辰计划’拥有共同决策权。”

五个亿,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对于我公司目前的估值来说,是一个相当优厚的条件。

但我知道,这背后是毒药。

他们要的不是分红,而是控股权。一旦让他们进入董事会,再利用共同决策权,他们就能一步步蚕食我的公司,最终将“星辰计划”的专利技术据为己有。

好大的胃口。

我沉默不语,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权衡利弊。

顾言在一旁适时地敲边鼓:“柳总,凯德资本的诚意已经很足了。五个亿,能解你现在的燃眉之急。至于股份,生意嘛,有舍才有得。”

周清雅虽然不在场,但我想象得出,她此刻一定在某个地方,焦急地等待着他们“凯旋而归”的消息。

我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张总的条件,很有吸引力。但是,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太多了。我最多,只能出让百分之十五。”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拉锯战。

我表现得像一个极其爱惜自己羽毛,但又被资金逼得走投无路的创业者。每一分股份的让步,都显得那么艰难和痛苦。

最终,在顾言和张森的一唱一和下,我们“达成”了初步意向:凯德资本出资六个亿,收购我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同时获得“星辰计划”的共同管理权。

协议签完,张森和顾言的脸上都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合作愉快,柳总。”张森主动向我敬酒。

“合作愉快。”我举起杯,一饮而尽。

那酒,有点苦。

回到家,周清雅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和期待:“怎么样?谈得怎么样?”

“签了,”我故作疲惫地倒在沙发上,“六个亿,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太好了!”周清雅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她俯下身,在我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老公你真棒!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

我看着她真情流露的“激动”,只觉得无比讽刺。

她或许是真的激动,但不是为我,而是为她和她的白月光,距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周清雅的心情好到了极点。她甚至开始计划,等“星辰计划”成功上市,我们去哪里环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