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张爱卿所言甚是。朕也正为此事烦恼。不知你有何良策?"
张昊回答:"关于诸侯问题,臣以为可以推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这样一来,诸侯国的势力会逐渐被分割削弱,而朝廷则可以名正言顺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臣建议在推恩令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考核机制。分封子弟不仅要看血缘关系,还要考察其才能和品德。对于有才能的诸侯子弟,可以授予更高的爵位和更多的封地;对于无能之辈,则应限制其封地规模。这样既能削弱诸侯势力,又能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
汉武帝听得连连点头:"张爱卿的建议很有道理。推恩令与考核制相结合,既能解决诸侯问题,又能选拔人才,可谓一举两得。朕准你拟定具体方案,推行全国。"
"谢陛下信任。"张昊躬身谢恩,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第一个建议就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
关于匈奴问题,张昊建议采取"文武结合,软硬兼施"的策略:"陛下,对于匈奴,我们不能一味地采取军事打击,也不能一味地妥协退让。应该采取文武结合的策略,一方面加强军事准备,训练精兵强将,提高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尝试与匈奴进行外交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他具体解释道:"在军事上,我们要改革军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指挥系统;改进武器装备,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在边境地区修建防御工事,加强边防建设。在外交上,我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匈奴,与其进行谈判,争取通过和亲、互市等方式缓和关系。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形成战略包围。"
汉武帝沉吟道:"张爱卿的建议很全面。不过,匈奴向来傲慢自大,恐怕不会轻易妥协。军事准备必须加强,但外交谈判也可以尝试。此事朕会仔细考虑,张爱卿也可以参与其中,为朕出谋划策。"
张昊躬身领命:"臣遵旨。"
汉武帝对张昊的表现非常满意,当即任命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参与朝政,协助自己处理军政要务。这个职位权力极大,相当于朝廷的最高军事统帅,可见汉武帝对张昊的信任和重视。
离开未央宫,张昊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在汉武帝时期竟然能得到如此重用,这为他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自己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
回到驿馆,张昊立即开始着手推行推恩令的具体方案。他知道,推恩令虽然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必然会遭到诸侯的强烈反对。他必须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确保推恩令能够顺利推行。
"推恩令的核心是要让诸侯子弟们支持这项政策。"张昊对自己的属吏说,"我们要向他们宣传推恩令的好处,让他们明白这项政策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对那些坚决反对的诸侯采取强硬措施,确保政令畅通。"
他还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从品德、才能、政绩等多个方面对诸侯子弟进行评估,确保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为朝廷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