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相士再现指迷津
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张昊胸口的玉玦几乎每天都会发热,提醒着他时空的召唤。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后事,将自己负责的各项事务交接给可靠的官员,整理多年来积累的政务笔记和改革建议,希望能为西周的长远发展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
"子寰先生,这是您要的各项制度汇总,我已经按照您的要求整理完毕。"商容将一捆厚厚的竹简放在张昊面前,脸上带着不舍之情。这些年来,他一直跟随张昊学习,受益匪浅,早已将张昊视为老师和知己。
张昊接过竹简,仔细翻阅着。里面详细记录了户籍制度、赋税制度、教育制度、官员考核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这是他在西周多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留给这个时代的珍贵礼物。
"商容,这些资料就交给你保管了。"张昊郑重地说,"你跟随我多年,对这些制度最为了解。希望你能继续完善和推行这些制度,辅佐大王和周公,为大周的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商容感动得热泪盈眶,跪地叩拜:"学生定不辜负先生的期望,必将这些制度发扬光大!请先生放心!"
张昊扶起他,欣慰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记住,治理国家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要时刻关注百姓的需求,倾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制度,造福百姓。"
除了交接政务,张昊还特意拜访了周公旦和周成王,向他们告别并献上自己最后的建议。
"大王,周公,臣即将远行,临别之际,有几句肺腑之言献上。"张昊在朝堂上郑重地说,"我大周目前国泰民安,但仍需居安思危。要继续完善礼乐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善待百姓,轻徭薄赋,重视教育,这样才能确保王朝长治久安。"
他还特别提醒要警惕诸侯势力过大的问题,建议逐步建立更有效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机制;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确保粮食安全;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国防能力,防范外敌入侵。
周成王虽然年幼,但也深知张昊的重要性,不舍地说:"子寰先生是我大周的功臣,孤舍不得你离开。先生能否留下?孤愿委以重任。"
张昊感动地说:"多谢大王厚爱,但臣志在四方,还有未竟的游学之路。不过臣的心永远与大周同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为大周祈福。"
周公旦走上前,紧紧握住张昊的手:"子寰先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为大周所做的一切,我们都将永远铭记。这是老夫为你准备的一些薄礼,希望能对你的游学之路有所帮助。"
他递给张昊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装有一些珍贵的竹简、玉器和足够的盘缠。张昊感激地收下礼物,向周成王和周公旦深深鞠躬:"臣张昊,就此告别!祝愿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祝愿大周繁荣昌盛!"
离开王宫,张昊并没有直接返回住处,而是来到了镐京郊外的一处田埂上。这里是他经常来巡查的地方,也是他推行井田制改革的试点区域。看着整齐划分的井田和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大人!"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张昊回头看见一位少女提着篮子快步走来。是田姑,当年他救助过的那位因徭役过重而哭泣的妇人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