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可此刻,她却感觉自己像个陌生的闯入者,正在窥探一个她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丈夫的秘密。 书架上塞满了厚重的神经科学、心理学专著,抽屉里是各种实验记录、学术论文草稿和会议笔记。林夏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公式,她像一个考古学家,徒手在信息的废墟中挖掘。 在书桌最底层的抽屉深处,她摸到了一本皮质封面的旧笔记本。封面已经磨损,边角卷起,透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她翻开泛黄的纸页,一股淡淡的霉味混合着墨水的气息扑面而来。大部分是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林夏只能勉强看懂一些关于“记忆编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神经可塑性”的关键词。 她翻到中间一页,一行潦草、力透纸背的字迹像刀刻进她的眼底: “第七次实验失败,他们要杀我。” 字迹下方,有几道深深的划痕,纸张都快被划破,仿佛书写者当时正承受着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几乎要将笔尖折断。 “实验?什么实验?”林夏的心跳再次加速。周岩从未跟她提过什么“第七次实验”。他只是说,他的研究项目很敏感,涉及到记忆的深层机制,需要保密。 她继续翻动,一张边缘已经卷曲的照片从书页间滑落。照片是黑白的,有些模糊,像是用老式相机偷拍的。周岩站在一座巨大的、锈迹斑斑的化工厂前,背景是灰暗的天空。他穿着白大褂,双手插在口袋里,神情凝重,眼神里充满了决绝和一种林夏从未见过的戾气。这座工厂,她从未见过,也从未听周岩提起过。 而在他身后,排成一列的,是六个模糊的人影。他们都穿着同样的白大褂,低着头,面目不清,像六座沉默的墓碑,散发着不祥的气息。林夏的指尖抚过照片,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这六个人是谁?为什么周岩要和他们在一起? 照片背面,用红色的签字笔写着一行小字,字迹歪斜,透着仓促: “第七日,见证者。” “第七日”?“见证者”?林夏的脑海中闪过昨晚的“第七个电话”。这一切,都和“七”有关。她感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而她和周岩,都是网中的猎物。 她将照片和笔记本紧紧抱在胸前,仿佛那是唯一的武器。就在这时,她放在桌上的手机再次震动起来。她惊得差点跳起来,以为又是那个号码。但屏幕显示,是大学保安处的电话。 “林女士吗?这里是A大安保处。周教授的实验室昨晚触发了入侵警报,但我们赶到时,人已经跑了。监控拍到了一个戴面具的可疑人员。您知道周教授最近有什么异常吗?或者,他有没有提过什么特别的地方?”保安的声音带着职业性的关切。 林夏的心猛地一沉。实验室?面具?他们果然在行动!她强压住内心的惊涛骇浪,声音尽量平稳:“谢谢您,警报可能是系统故障。周教授最近压力很大,研究项目很紧张。那个地方……”她顿了顿,那个化工厂的名字在她舌尖打转,“他提过一个叫‘曙光’的旧化工厂,但我不知道具体在哪。” 挂掉电话,林夏知道,时间不多了。他们已经动手了,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她。她必须赶在他们之前,找到那个“曙光”化工厂。

第三章:地下回声

林夏根据照片的背景和一些模糊的线索,在网络地图上搜索了大半天,终于在一个偏远的郊区找到了“曙光化工厂”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