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是在听到鞭炮“噼里啪啦”响中醒来的,今天是1971年的第一天,也是她来到这个年代过的第一个年这一天她们俗话叫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等。隋代杜台卿在《玉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正月一日是农历一年之元,一月之元,一日之元,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新年第一天按照她上辈子那个地方的习惯新年第一天早上是要煮汤圆吃的,但是没提前准备好食材做汤圆就等到元宵节的时候再做吧!
今天早上就吃饺子吧,想好就从空间里面拿饺子出来倒到锅里加水加热。吃完早餐后就准备拜年红包,这个年代她们都是用红纸包一下就可以了。这里管红包叫“利是”,按照现在的物价她在利是里面一个放一毛钱就可以了。
把利是弄好之后两个儿子就起床了,等他们吃完早餐之后就带着去李家老宅。去到以后先是和他们一起祭祀,祭祀后放鞭炮然后就开始拜年。
“景平,来和爷爷说:“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景平看到他爷爷手上的利是就按照他爷爷教的到他面前说:“爷爷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然后老头子就给了他一个利是,这个头一开小孩们纷纷开始和长辈开始拜年,场面好不热闹陈娟也给她们一人一个利是。
拿到利是孩子们脸上都是笑容的三丫就和景平说:“我们一起去和他们放鞭炮吧!”
“好呀,好呀大姐、二姐、三姐、四姐我们一起去找小胖他们放鞭炮”。
“好好好,我们一起去”。
“景平去了今天早点回来吃饭,不要弄脏衣服。”
“我不会弄脏衣服的,娘不用担心。”
说完她们纷纷往外面跑,鞭炮她们是买不到自己放的。都习惯了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去捡没有点燃到的鞭炮拿去玩,这个年代穷小孩基本没有什么零花钱,压岁钱很多都会被家长上缴。
陈娟看到她们去玩了就抱着老二到二老前面说道:“爹、娘今天中午就过去我家吃饭吧,我中午做红烧肉。”
“好。景修给我抱吧,等下去吃饭了让他和我们一起过去。”
“好。那我先回去准备做饭。”她叫二老过去吃饭的时候在不远处的王大花听到她说做红烧肉,她那个恨呀!恨不得中午她也能和二老一起过去吃,偏偏她这个弟媳没叫她她也只有眼红的份了。
回去之后就先把米饭给煮了,然后从空间里面拿出一块五花肉开始清洗又从空间里面拿出一口锅放到灶上,把五花肉切好就开始做红烧肉。半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红烧肉做好了,接着开始炒了一道大白菜,然后从空间里面拿出一份烤鱼倒到盘子里。
在锅里放水放一个木架子进去,把三道菜都放在上面盖了锅盖,下面有炭火可以加热保温。
“娘,我回来啦!午饭吃什么呀,闻着好香哦。”
“做了红烧肉和烤鱼,你去叫你爷爷奶奶过去吃饭。”刚说完景平就跑出去请二老了,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所以她才把烤鱼拿出来。俗话说:“年年有鱼”,再加上平时油水少所以她打算让二老借着过年这个时机让他们补补。
过了一会人都到齐了,她把三道菜端上桌二老看到的时候都挺惊讶的。没想到她会准备那么丰盛,最后她又拿了一碗花生和之前剩下的白酒出来。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爹、娘只管吃好喝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
“老三媳妇说的对,今天高兴老婆子来也和我喝一口”。
“你个老没正经的,先吃点饭填肚子再喝。”
最后李父只能先吃半碗饭菜才拉李母喝了几杯白酒,今天午饭做的丰盛二老吃的很尽兴而归。
“娘,看这是我今天的压岁钱”。
“那你好好存着,以后再用。”
听到她不上缴他的压岁钱,景平高兴的蹦起来,他记得往年都是要上缴的。他觉得娘对他是越来越好了,自己觉得以后要听娘的话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