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巧合还是阴谋
新闻播音员的声音在食堂嘈杂的噪音里浮沉,字正腔圆,不带感情:
“……本市知名企业家、慈善家王永豪先生昨日晚间于自家别墅不幸溺水身亡,初步排除他杀可能,疑为酒后失足……”
祖亚男夹起一块红烧肉,筷子却在嘴边停住了。
他的目光锁定在食堂角落的电视机屏幕上,画面里是打捞现场的短暂镜头和一张王永豪的标准像。
“酒后……失足?”
他低声自语,眉头微微皱起。
坐在对面的室友刘胖子吸溜着面条,含糊不清地问:
“咋了亚男?认识?”
“不认识。”
祖亚男放下筷子,拿出手机快速搜索着。
“只是觉得有点……太巧合了。”
“嗐,有钱人嘛,应酬多,喝多了掉池子里,多正常。”
刘胖子不以为意。
祖亚男没有搭话。
他的屏幕上是王永豪的公开资料和近期新闻。
一条不起眼的财经短讯引起了他的注意:王永豪的公司上周刚成功竞标拿下市里最大的湿地公园改造项目。
他的手指继续滑动。
另一则本地新闻的标题跳入眼帘:
《环保局副局长李建国心脏病突发逝世,生前大力推动绿色工业发展》。
祖亚男的心跳漏了一拍。
李建国。王永豪。
他迅速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备忘录:
死者1:李建国 - 环保局副局长。死因:心脏骤停(公开报道)。
死者2:王永豪 - 企业家,刚中标湿地项目。死因:溺水(初步判断)。
看似毫无关联。
但祖亚男的逻辑学思维开始自动运转。
归纳法:两个社会地位不低的人,在短时间内相继非正常死亡。
溯因推理:如果他们的死有关联,会是什么?
他搜索了“李建国 王永豪”的共同关键词。
一条五年前的旧闻链接跳了出来—
《鑫诚化工轻微泄漏事件得到妥善控制,环保局领导现场指挥,企业表示负责到底》。
鑫诚化工……
祖亚男记得这个名字。
几天前,好像还有一个死者和它有关?
他努力回忆着另一则匆匆瞥过的新闻。
他快速翻看本地新闻的历史记录。
找到了!
《法学教授张明轩车祸身亡,曾获评师德标兵》。
报道里提到张明轩教授曾作为法律专家,为几起工业事故提供过咨询意见。其中一起,就是鑫诚化工厂泄漏事件!
死者3:张明轩 - 法学教授。死因:车祸。
祖亚男感到一股电流从脊椎窜上大脑。
一个、两个、三个……都是意外或自然死亡?
三个都与一桩五年前被轻描淡写处理的事故有关?
这已经超出了“巧合”的范畴。
这在逻辑上,属于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事件,概率低到足以触发他的“不合理警报”。
他看着屏幕上三个死者的照片,感觉一个冰冷而精密的轮廓正在黑暗中缓缓浮现。
这不是结束。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2 刑警的直觉
......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办公室内,烟雾缭绕。
老刑警赵志刚掐灭手中的烟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桌上摊着三份死亡报告:李建国、王永豪、张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