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苏倩的画作逐渐成形——一幅室内场景,阳光从窗户射入,在桌椅和地板上投下错综复杂的光影。技巧上无可挑剔,明暗对比强烈,透视精准,色彩搭配和谐。
但正如我之前指出的,它缺乏灵魂。整幅画明显模仿了维米尔的风格,甚至连构图都借鉴了《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光线处理。没有创新,没有个人风格,只有娴熟的模仿。
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大部分考生都在做最后的调整。我注意到苏倩已经完成作品,正得意地环顾四周,似乎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满意。
就在这时,我悄悄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型遥控器——这是我前几天准备的“惊喜”。
在帮助苏倩准备画具时,我偷偷在她的白色颜料中混入了一种特殊的荧光剂。这种物质在干燥后完全隐形,只有在特定频率的声波振动下才会暂时显现。
我按下遥控器按钮。
考场内的扩音系统发出一种几乎听不见的低频声波,那是艺术馆紧急广播系统的测试频率,我稍微调整了它的频率,以激活荧光剂。
苏倩的画作上,原本空白的天花板区域突然显现出淡淡的荧光色图案——那是我偷偷添加的隐藏元素:一个巨大的问号,以及一行小字“这是谁的天赋?”
荧光效果只持续了不到五秒就消失了,但足以被敏锐的观察者捕捉到。
我看到林教授突然停下脚步,重新回到苏倩的画作前,皱起眉头仔细端详。他招手叫来其他评委,指着画布低声讨论着什么。
苏倩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面对评委们的关注,她脸上露出自豪的笑容。
时间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放下画笔。评委们开始逐一评分。
我迅速离开观察台,回到家人身边。
“你怎么一去就这么久?”李梅不满地问,“妹妹马上就要出来了。”
正说着,苏倩兴高采烈地走出考场,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妈!爸!我觉得我发挥得特别好!”她扑进李梅的怀抱,“评委们看了我的画好久,肯定被震撼到了!”
“太好了!我就知道我女儿是最棒的!”李梅激动得几乎落泪。
苏明远也欣慰地笑着:“辛苦了,倩倩。无论结果如何,尽力了就好。”
苏倩转向我,眼中闪着得意的光:“姐,你应该进去看看的,今天的考题真的太适合我了!你要是参加,说不定也能找回状态呢!”
我微微一笑:“是啊,真遗憾错过了。”
就在这时,张老师向我们走来,脸色有些奇怪:“苏先生,李女士,评委组想请苏倩和家长一起去会议室聊聊。”
“是好事吧?”李梅急切地问,“是不是倩倩的表现特别出色?”
张老师表情复杂:“这个...去了就知道了。”
我们跟着张老师来到一间会议室。里面坐着五位评委,包括林教授。苏倩的画作已经被放在画架上,摆在房间中央。
“请坐。”首席评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艺术家开口,“苏倩同学,你的作品技术层面非常出色,光影处理堪称专业级。”
苏倩和李梅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但是,”老艺术家话锋一转,“我们注意到一些...不寻常的地方。能请你谈谈创作理念吗?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构图和光影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