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顾明走到那堆画布前,拿起一卷翻看,发现画布边缘的纤维颜色和红绳上的深褐色纤维完全一致。“这些画布是给学生用的?” 他问。沈浩点了点头:“都是统一买的,江涛平时也用这种画布画画。”

在即将离开画室之际,小林忽地开口:“顾队,记得2013年陈雪遇害案的现场留有松节油吧?沈浩的画室里弥漫着一股松节油的气味,难道他与那起旧案有所牵连?” 顾明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画室的木门:“沈浩在 2008 年和 2013 年案发时都有不在场证明,但江涛……2008 年他 18 岁,正好在江城读高中,2013 年他 23 岁,已经在美术学院上学,都有作案的时间和条件。”

第三章 消失的嫌疑人

接下来的三天,警方日夜不休地全力寻找江涛的下落,动用了所有可用资源,包括城市监控系统和交通数据库。通过仔细的监控追踪,警方通过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发现江涛在案发当晚出现在青石巷附近。监控画面清晰地记录了他穿着深色外套、戴着帽子,行色匆匆地在巷口徘徊了几分钟后,迅速打了一辆出租车离去的场景。出租车司机回忆说,江涛上车后神情紧张,只说了句“去长途汽车站”,之后就一直沉默不语。警方调取车站购票记录,确认江涛用现金买了当天最后一班去邻市的车票,但邻市车站的监控录像显示,江涛下车后,如一条灵活的鱼,迅速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巧妙地绕开主要摄像头,最终消失在出站口那片幽深的阴影之中,仿佛从未存在过,搜查工作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

“顾队,技术科对那幅油画做了详细检测,在颜料里发现了微量的血迹,经过DNA比对,和林晓的DNA完全一致,这血迹似乎是在作画过程中无意间沾上的。”小林手执检测报告,脚步匆忙地冲进办公室,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语气中难掩兴奋之情,“还有红绳上的纤维,经过反复分析,确定是那种画布的纤维,而且上面有江涛的清晰指纹!这简直是关键证据。”

“指纹?”顾明眼睛一亮,从座位上猛地站起,眉头紧锁地追问,“之前怎么没发现?我记得初步检查时都说没有明显痕迹。”“红绳质地粗糙,指纹不太明显,加上现场环境干扰,技术科这次用了最新的纳米级显影技术才提取到完整的指纹数据,和我们之前在江涛住处采集到的指纹样本完全匹配。”小林兴奋地摊开报告,指着上面的图表说,“现在证据链基本完整了,江涛就是凶手!我们可以直接申请逮捕令了。”

但顾明却没有那么乐观,他坐回椅子,双手交叉在胸前,陷入了深思。江涛如果真是连环杀手,为什么在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