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樵听得心神剧震:“那……我若离去,会怎样?”

“你终将离去。”老者淡淡道,“但归来之时,你所熟知的一切,或许早已化为尘土。”

阿樵猛地抬头:“我不信!我祖母还在等我回家!我若三日不归,她会急疯的!”

老者凝视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悲悯:“你可知,你踏入此地的那一刻,对你而言是‘现在’,对世间而言,已是‘未来’的开端?”

阿樵怔然。

风拂过桃林,花瓣纷飞如雨。

良久,他低声问:“那……我能留下吗?”

老者摇头:“你非此世之人。三日已尽,当归。”

“可我才刚明白些许道理……我还什么都没学会……”阿樵声音哽咽。

老者轻叹:“道不在久留,而在顿悟。你所得,已胜千年修行。”

说罢,他转身:“随我来。”

***

他们在桃林深处结庐而居。

茅屋三间,竹篱围院,门前一溪,屋后一松。屋内陈设极简:一张木榻,一案古卷,一炉香,一盏灯。

老者自称“守时人”,职责便是守护这“时隙”之门,引有缘者入梦,送觉悟者归尘。

他每日教阿樵识星象、读古卷、听风辨气。

第一日清晨,天未亮,老者便唤他起身。

“坐。”

阿樵依言盘膝而坐于院中青石上。

“闭眼。”

他闭眼。

“听。”

起初,只有风声。

渐渐地,他听见松涛如语,溪水如歌,鸟鸣如诗。再后来,他仿佛听见大地的脉动,听见星辰的低吟,听见时间本身在耳边缓缓流淌。

“静坐观心。”老者道,“心若止水,万象自现。”

阿樵睁开眼,眼中已有不同。

第二日,老者带他走入桃林深处。

“你看这花。”

一朵桃花正从枝头飘落。

“它为何落?”

“风起。”

“风为何起?”

“因气动。”

“气为何动?”

阿樵沉默。

老者轻抚树干:“草木有灵,一叶一花,皆含道意。它们生,非为取悦人眼;它们落,亦非因风无情。生死循环,本就是道。”

阿樵蹲下身,拾起那片花瓣,轻轻放在掌心。

忽然,他感到一丝暖意自指尖蔓延至心间。

“我……好像懂了。”他喃喃。

第三日夜里,他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化作一缕清风,掠过千山万水。他看见城郭更迭,王朝兴衰,战火起落,百姓流离。他看见孩童在废墟中哭泣,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跪地哀嚎;他看见帝王登基大典,万民朝拜,转眼却被叛军斩首于宫门;他看见江河干涸,大地龟裂,人类在饥荒中挣扎求生……

最后,他看见柴烟村。

村庄依旧,炊烟袅袅,可房屋破败,道路荒芜。他看见祖母坐在藤椅上,双目失明,手中紧握一件旧衣——那是他小时候穿过的麻衣。

她喃喃自语:“阿樵……你去哪儿了?阿婆等你回来吃饭啊……”

阿樵在梦中痛哭失声。

醒来时,泪湿枕巾。

窗外,桃林寂静,月光如水。

老者立于门前,望着他,缓缓点头:“你已见世相。”

阿樵坐起身,声音沙哑:“我……看见了太多。”

“那是人间。”老者道,“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皆是常态。你曾以为砍柴是苦役,如今可知,每一斧落下,都是与世界的对话;每一步山路,都是对生命的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