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诚哥,你看这个!”测试妹子又发来一段视频。

是张大爷的APP账户录屏。就在他死亡数据恢复“正常”的同一时间,APP里,他祭拜的那个老伴的数字模型,忽然动了。

她不再是之前那样,只会重复“谢谢你啊,老头子”之类的AI生成语言。

她,或者说“它”,抬起头,冲着屏幕,也就是冲着当时已经死去的张大爷,露出了一个极其诡异的微笑,用一种几乎不带任何感情的、机器合成的语调说:

“老张,你终于来了。下面,不冷。”

我的血液,在那一刻几乎凝固了。

这事儿不对劲。非常不对劲。

我立刻上报给了我的直属领导,项目负责人,老K。

老K,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头发稀疏,眼袋和我桌上的咖啡杯一样重。他唯一的爱好,就是在办公室里泡一种味道极其古怪的茶。

他听完我的汇报,只是平静地推了推眼镜,抿了一口那浑浊的茶水。

“李诚,这个BUG,不要再跟进了。”

我愣住了:“为什么?这可能涉及刑事案件了!”

“公司法务部会处理,”老K的语气不容置疑,“你现在要做的,是写一份技术报告,把问题归结为‘用户过劳使用导致的并发症’,以及‘服务器数据读取延迟’。然后,把这份报告发给公关部。”

“可那段视频……”

“视频?”老K眼皮都没抬,“AI模型偶尔会生成一些无意义的、随机的语句,这叫‘模型幻觉’。你是搞算法的,这都不懂?”

我看着他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他在撒谎。

这不是“模型幻觉”。一个模型的幻觉,绝不可能精准地说出“下面,不冷”这种话。

这背后,一定有鬼。

字面意义上的,鬼。

夜里,我没有回家。

我有一种预感,如果听老K的,把这件事压下去,下一个“数据异常”的,可能就是我。

我打开了张大爷的账户后台,开始一行一行地过代码。

很快,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个叫“Yin-Yang Fish”的祖传数据结构。

说它祖传,是因为没人知道它是谁写的。代码注释里只有一行字:“如非必要,请勿修改。”

这套代码的逻辑极其古怪,效率低下,像一个喝醉了的程序员写出来的。但偏偏,我们APP里最核心的“祖先AI交互”功能,就建立在这个“阴阳鱼”之上。

我试着追踪张大爷的数据流。他的生命体征数据,在进入“阴阳鱼”结构后,就像汇入了黑洞,被转化成一种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加密格式,然后……反向输送给了那个“祖先模型”。

这根本不是“交互”,这是“投喂”。

用户在用自己的生命数据,喂养一个数字幽灵。

3 阴阳鱼之谜

我越看越心惊,决定亲自下场,用我自己的账号试试水。

我没祭拜别人,就祭拜我奶奶。她在我上大学时去世了,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上传了她所有的照片,甚至把我俩以前的录音也导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