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胡听到陈砚的问题,眉头皱得更紧,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杯子边缘,像是在努力拼凑破碎的记忆。“说话……他好像说了一句,‘你不该把东西藏在这里’,声音很低,还带着点咬牙的劲儿,我没太听清。”他顿了顿,突然眼睛一亮,“对了!我之前见过他一次!大概是案发前一周的晚上,我在钟楼附近捡垃圾,看到他和赵伟在钟楼后面的小巷子里说话,两人好像吵得很凶,赵伟指着钟楼,情绪特别激动,那个男人就站在那里听,后来赵伟气冲冲地走了,那个男人站在原地看了钟楼好久,眼神特别吓人。”

“他们吵架的时候,有没有提到什么具体的东西?比如‘钱’或者‘资料’之类的?”陈砚追问。

老胡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没有,离得太远了,我只听到他们在吵,具体说什么听不清。不过赵伟那天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文件夹,一直紧紧攥着,好像里面装了很重要的东西。”

黑色文件夹?陈砚立刻想到赵伟带走的项目资料。看来赵伟确实把资料藏在了钟楼附近,而凶手就是为了这份资料,才和赵伟发生争执,最终痛下杀手。

“你再想想,那个男人还有没有其他特征?比如走路的姿势,或者身上有没有特别的气味?”陈砚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老胡闭上眼睛,沉默了几分钟,然后缓缓开口:“他走路很稳,不像我们这些流浪汉晃来晃去的,而且……他身上有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不是医院那种浓的,是很淡的,像是经常接触什么消毒用品。”

消毒水味?陈砚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线索,心里开始梳理现有的信息:凶手身高一米八左右,左手手腕内侧有三厘米烧伤疤痕,穿黑色风衣,身上有淡消毒水味,与赵伟因“藏起来的东西”(大概率是项目资料)发生争执,作案后取走赵伟的身份证明,还刻意留下一枚1987年的钟楼纪念徽章。

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凶手的形象逐渐清晰——他可能从事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工作(消毒水味),对老城区和钟楼很熟悉(知道赵伟藏在这里),与赵伟的拆迁项目有利益关联(目标是项目资料),甚至可能与三年前的苏晴案有关(钟楼关联、相似作案手法)。

“老胡,谢谢你提供的线索,这些对我们很重要。”陈砚站起身,“我们会安排人保护你的安全,你先在这里休息,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们。”

离开审讯室,陈砚立刻召集队员开会。“根据老胡的证词,凶手的特征已经明确,现在分两组行动:第一组,排查老城区及周边从事医疗、卫生、消毒相关工作的人员,重点关注左手手腕有烧伤疤痕、身高一米八左右的男性;第二组,重新梳理赵伟负责的拆迁项目,查清楚他挪用的资金去向,以及他带走的项目资料具体内容,看看有哪些人可能因为这份资料与他产生冲突。”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办公室里瞬间忙碌起来。陈砚则拿着那枚银色徽章,再次来到技术科。“老张,能不能再仔细检查一下这枚徽章?看看上面除了赵伟的痕迹,还有没有其他人的DNA或者指纹,哪怕只有一点点。”

老张接过徽章,放进检测仪里,过了一会儿,他皱着眉说:“还是没有指纹,凶手擦得很干净。不过……徽章的背面,这里有一个很小的划痕,像是被什么硬物刮过,而且划痕里有一点微量的红色颜料,不是钟楼墙壁的颜色,也不是赵伟衣服上的颜色,可能是凶手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