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邵凡开始忽悠道:“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年岁已高,精力必然大不如前,还要每日处理国家大事,内心定会烦躁。”

“陛下来娘娘这,肯定也是躲个清净,讨个悠闲。”

“若是娘娘拿这种满是忧愁的诗词,给陛下看,陛下定会更加不悦,长久下去,必会对娘娘不满。”

郑玉竹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刚开始陛下看我的诗很是感兴趣,可这段时间就变得敷衍起来。”

“看来是我不懂事了。”

“可我只会这种婉约派的诗词,对其它的只是了解,从未创作过呀!”

邵凡轻咳一声:“奴才对此倒是略有涉猎,奴才可以做出一首,娘娘拿到陛下面前,说是娘娘做的。”

“到时陛下对娘娘,定会更加宠爱。”

郑玉竹有些感兴趣,开口问道:“你还会作诗?作来我听听。”

邵凡左右徘徊了一阵,摇头晃脑道。

“霜鬓何妨气自扬,曾驱铁骑踏沙场。”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壮心长。”

“夜对寒灯磨旧剑,犹思策马向残阳。”

郑玉竹听后低声重复了一遍,眼前一亮。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壮心长,好诗!”

“陛下定然会喜欢!”

说着,郑玉竹就坐在椅子上,拿起毛笔在纸上抄写,生怕一会忘记。

一旁的邵凡道:“能让娘娘觉得是好诗,奴才真是荣幸之至!”

片刻后郑玉竹也抄罢,将毛笔放回砚山。

“邵公公放心,本宫还做不出那种夺人诗词的诗,等下次见到陛下,我定会把你的诗和名字一起献上。”

“平这首诗,陛下定会赏赐于你。”

说着,郑玉竹突然问道:“你这几天,没收到旨意么?”

邵凡一愣:“什么旨意?”

郑玉竹见他这模样,便知道上次请求李安,给邵凡谋个官身的事情应该还没落实,也不再多说。

邵凡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见郑玉竹不想说,也没有办法。

眼下他来的目的已经全都达到,便也不再多留,告辞一声便离开了。

等邵凡走后,郑玉竹轻轻靠在椅子上,微微颔首,看向窗外的天空。

正好外面的柳树枝桠上,有一对喜鹊,正互相给对方梳理羽毛。

看到这一幕,郑玉竹顿时回想起邵凡口中,那对在外人看来不合礼教的夫妻。

但郑玉竹此刻却十分羡慕,那般的夫妻才是她想要的,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这时宫女匆匆走了进来。

“娘娘,陛下来了。”

说话声将窗外的喜鹊惊走,郑玉竹也回过神来,喃喃道。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一旁的宫女有些诧异,以往娘娘听说陛下来了,都会变得十分开心,赶忙出去迎接。

可今日怎么却闷闷不乐的?

没一会李安便走了进来,见郑玉竹正要下跪,赶忙上前搀扶起来。

“免了免了,你前两天刚落水,不好好在床上休养,怎么又下来了?”

郑玉竹见李安那只苍老的大手扶着她的手臂,心中突然有些反感,不动声色的挣脱出来,转身去给他倒茶。

“妾身本就没有大碍,躺在床上憋屈的慌。”

李安自然没有注意到,以往对他全心全意的女人,开始厌恶他了。

他坐在一旁开始说道:“北边的蛮子最近越来越过分了,频频越过边境来袭扰我大齐,烧杀抢掠边境村庄,让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换做朕年轻的时候,他们哪敢如此嚣张。”

郑玉竹端着茶杯走到李安身边。

“陛下现在也不老呀!”

“至于那些蛮子,一群畏威而不怀德的野蛮人,陛下就应该好好教训教训他们,打的他们彻底胆寒才对。”

李安接过茶杯苦笑着摇了摇头:“爱妃就不要安慰朕了,朕现在是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感觉精神头不够用。”

“若是换做过去,不说太久,就算是十年前,朕也会御驾亲征,杀得这帮蛮子人头滚滚!”

郑玉竹笑道:“怎么会呢,陛下不要妄自菲薄,陛下如今才五十岁,还有大好年华呢!”

“眼下我大齐国力昌盛,陛下若是看不惯蛮子,那便御驾亲征,也让朝堂上和陛下作对的那些人看看,陛下还是那个陛下!”

李安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心中颇为意动。

这句话说的确实没错,一场胜利确实可以平息掉不少嘈杂的声音。

这时郑玉竹想起了刚才邵凡的那首诗,便走到书桌前拿了过来。

“说起此事……”

“陛下,您可以看看这首诗。”

李安接过诗心中有些不悦。

郑玉竹刚进宫的时候,他很喜欢来西竹宫。

毕竟郑玉竹年轻漂亮,与之在一起的时候,让他感觉年轻了不少。

虽然在房事上面,早就到了老来望空流泪的地步,但房中的事情,外人也不知道。

多来几趟,至少让那些在后宫安插眼线的人知道,他还老当益壮。

可就是郑玉竹总给他看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词,让他很是不满。

李安本想大致扫一遍应付过去,可刚看一眼便被吸引了目光,来来回回看了两三遍。

一旁的郑玉竹,从未见过李安如此认真的模样,和之前看自己诗时候的模样一对比,也明白邵凡先前说的是对的,心中不免更加失落。

这时李安猛地站了起来,原本略显浑浊的眼球都变得清明了许多,激动的在地上来回踱步。

“老骥伏枥志千里,烈士暮年壮心长!”

“好诗!好诗!”

“老骥?朕便是那老骥!如今虽然是一把老骨头了,但照样能日行千里!”

“朕当年打仗的时候,每日刀尖上舔血,死人堆里打滚,早就认定了哪天会死在战场上。”

“如今朕不仅没死,大齐愈发昌盛,多活了这么多年早就够本了!”

“朕可不想老死在金沙帐中,朕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上!死在军帐里!”

“本来朕还犹豫要不要对蛮子动兵,现在看来这场仗必须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