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臣们听到我的话,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质疑:“李驸马,你虽然有才华,但抗旱救灾可不是小事。你有什么具体的办法?”

我胸有成竹地说:“回陛下,回各位大人。臣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打深井,寻找地下水源;二是制造水车,引河水灌溉。臣曾在古籍中见过这两种技术,只要有足够的工匠和材料,定能在三个月内缓解旱灾。”

皇帝犹豫了一下,问:“打深井、造水车,真的能行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臣初步估算,需要工匠一千人,民夫一万人,白银十万两。只要陛下批准,臣保证三个月内完成任务!”

朱玉宁也站出来说:“父皇,明轩做事一向稳重,他既然敢请命,就一定有把握。请父皇相信他!”

皇帝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朱玉宁,最终点了点头:“好!朕就信你一次。朕任命你为抗旱总指挥,负责山东、河南的抗旱救灾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朕会让户部和工部全力配合。”

“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第二天,我就带着工匠和民夫,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朱玉宁本来想跟我一起去,但我担心灾区条件艰苦,不安全,让她留在京城帮我协调物资。

抵达山东济南府后,我立刻召集当地官员开会,了解灾情。济南府知府告诉我们,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缺水,很多地方的河水都干涸了,百姓们只能靠挖野菜、喝脏水度日。

我先让人找来几个有经验的老井匠,询问当地的地质情况。老井匠说,济南府地下水源丰富,但以前的井都很浅,只有几丈深,现在都干涸了。要想找到水源,至少要打十几丈深的井。

我拿出系统兑换的 “深井开凿技术图纸”,交给老井匠:“老丈,你看这种钻井方法可行吗?我们可以用螺旋钻杆,加快钻井速度。”

老井匠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惊讶地说:“驸马爷,这种方法太巧妙了!以前我们钻井全靠人力挖掘,一天最多挖一尺。用这种方法,一天至少能挖一丈!”

我很高兴,立刻组织工匠制造螺旋钻杆。同时,我又让人根据系统提供的 “龙骨水车图纸”,制造水车。龙骨水车是一种利用人力或畜力转动的水车,可以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的农田里,效率比以前的旱车高很多。

在制造工具的同时,我还派人深入灾区,安抚百姓。我告诉百姓们,朝廷会帮助他们抗旱救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我还下令开仓放粮,给百姓们发放救济粮,让他们有饭吃。

百姓们听到我的话,都很感动。很多逃荒的百姓都回来了,主动加入到打井、造水车的队伍中。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打深井的时候,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层,螺旋钻杆断了好几根。制造水车的时候,缺少合适的木材和铁件,进度缓慢。

我心急如焚,连忙用积分在系统商城兑换了 “岩石钻孔技术” 和 “简易冶铁方法”。我教工匠们用火药炸开岩石层,又教他们用木炭炼铁,制造更坚固的铁件。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第一口深井终于打成了。当清澈的井水从井里冒出来时,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跪地磕头:“谢谢驸马爷!谢谢驸马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