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他沉浸在创造的火热中时,顾疏桐的内线电话来了,一如既往地言简意赅:“两点,我办公室。汪凯峰也在。”
第四章:提案之战
顾疏桐办公室的气氛冷得像冰柜。汪凯峰悠闲地靠在沙发上,瞥了一眼略显紧张的夏垣,嘴角勾起似笑非笑的弧度。桌上,放着一份装帧精美的提案书——汪凯峰负责的大洋商超国庆节大型联合促销整合传播案。预算高,平台大,是部门本季度的重点项目。
“时间很紧,我不听废话。”顾疏桐坐在主位,双手交叠。“荣记项目的方案讨论会挪到今晚。但现在汪凯峰的项目需要额外的人手支持,市场落地执行部分有些吃紧。”
她锐利的目光扫过两人:“内部资源必须集中。夏垣,如果你荣记的案子拿不出清晰的、能说服我的价值,那就暂停开发,你的人手调到汪凯峰这边,全力保障大洋项目。”
汪凯峰立刻接话:“就是啊顾总监,大洋商超可是我们的支柱客户,国庆档期关系下半年业绩!荣记那种边角料案子,投入产出比太低,现在人手这么紧张,为它投入资源就是浪费!小夏要是没思路,不如……”潜台词不言而喻。
夏垣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暂停荣记?调到汪凯峰手下打杂?那他等于彻底出局!
“顾总监!”夏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但眼神异常坚定,“‘荣记潮点心’的方案框架我已经有了!成本可控,思路清晰,潜力巨大!我能用十分钟说清楚它的核心价值和可行性!”
他抢在顾疏桐再次开口前,打开了投影,将那份还带着新鲜热气的粗陋PPT投在了幕布上。“荣记潮点心——老祖宗的味道,新青年的选择!”巨大的黑体字首先定下了基调。
十分钟,夏垣拿出了他入职以来最专注、最富有激情的表达。他从客户痛点(流失年轻顾客、销量下滑)出发,犀利地指出了“情怀牌”的误区;清晰地亮出“新国潮融合”这面破局的旗帜;阐述了如何用现代化的视觉包装、轻度口味微调、打造社交属性的新爆款(展示何见川的几个核心设计草图)、配合KOL种草和城市快闪活动等年轻化传播组合拳来撬动市场;最后给出了初步的成本结构(利用社媒传播降低媒介成本)和可量化的预期回报(客群年轻化比例、单店销量提升目标、社交话题声量)。
虽然PPT还很粗糙,数据和细节需要打磨,但其中的核心洞察、创新胆识和可执行性,像一束强光照进了这个压抑的空间。
汪凯峰脸上那抹嘲笑渐渐凝固了。顾疏桐原本冰冷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身体微微前倾,专注地盯着幕布。
夏垣讲完,办公室里只剩下空调的嗡鸣。他感觉手心全是汗,胸膛剧烈起伏,等待着最终的审判。
顾疏桐缓缓靠回椅背,目光落在夏垣脸上,沉吟了足足五秒钟。
“创意和方向……比汪凯峰那份‘全场五折起’的整合促销案,有价值。”她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淡,却像投下了一枚炸弹!
汪凯峰脸色瞬间涨红:“顾总监!他那是个空架子!我们大洋项目……”
“闭嘴。”顾疏桐抬手打断他,目光转向夏垣,带着一丝极其细微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认可?但语气仍然严苛:“框架有了,但细节全是漏洞!产品微调的可行性论证在哪?核心视觉元素是否足够支撑品牌辨识度?供应链是否跟得上包装升级?社交传播的具体执行资源怎么落实?ROI模型太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