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丫头,你刚醒过来,别急着乱动,奶去给你热碗米汤。”一位年迈的老太太颤巍巍地起身,声音中透着关切。她掀开屋角一个破旧的陶罐,小心翼翼地舀出小半碗发黄的米汤,转身蹒跚地走向灶台。看着奶奶佝偻的背影,林悦的鼻尖一酸,眼眶不禁湿润了。原主的家庭早已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奶奶年事已高,这日子过得该有多么艰难啊。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中的慌乱和不安。她是林悦,是那个经历过无数教学难题、总能冷静应对的特级教师,就算身处这个陌生的年代,她也绝不能轻易垮掉。不一会儿,米汤就热好了,老太太端着碗,小心翼翼地走到林悦面前,轻轻地吹着气,生怕烫着她:“慢点喝,别烫着了。”林悦接过那只粗瓷碗,温热的米汤滑过喉咙,带来一丝久违的暖意。她看着碗里那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薄米汤,心里清楚,这恐怕是家里最珍贵的东西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她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对奶奶说:“奶,以后我来照顾你。”她不仅要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活下去,还要带着奶奶好好活下去,更要在这个知识匮乏的年代,尽自己所能做点有意义的事。老太太愣了愣,随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摸了摸她的头:“傻丫头,奶还能动呢!等你身子骨好了,跟队里下地挣工分,咱们娘俩好好过日子。”林悦点点头,没再多说什么。她知道,现在说再多豪言壮语都没用,唯有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决心。接下来的几天,林悦一边调理身体,一边努力适应这个年代的生活。她跟着奶奶学习纳鞋底、喂鸡,跟着邻居大婶学习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庄稼,也渐渐摸清了红旗生产大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村子,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大多数家庭都靠种地为生。因为常年缺粮,村民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满是对温饱的渴望。更让林悦揪心的是,村里识字的人寥寥无几,孩子们大多五六岁就跟着大人下地干活,别说读书,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天傍晚,林悦在河边洗衣服,看到几个半大的孩子蹲在河边,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什么。她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正费力地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山”字,旁边几个孩子围着看,眼神里满是好奇和渴望。“这是啥呀?”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