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晴沉默地点头,目光久久停留在吴岩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似乎想从那凝固的影像里,窥见一点人性暗河的涌动。海报上热烈的红色,此刻在她眼中,仿佛浸染了某种不祥的血色。
2 光影交错
大礼堂里闷热得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劣质音响震耳欲聋地播放着劲爆的流行乐,刺目的舞台灯柱扫过台下。观众席泾渭分明:一侧是衣着光鲜、表情或兴奋或矜持的社会各界受邀人士;另一侧,则是一片整齐的灰蓝色,囚犯们如同被码放整齐的石头,在特警锐利目光的笼罩下,沉默如铁。空气里弥漫着廉价的发胶味、汗味和某种紧绷的、一触即发的压抑。
舞台上的表演喧闹而浮夸。当红歌手在假唱对口型,伴舞动作机械划一;相声演员抖的包袱像是隔夜的冷馒头,干硬而毫无滋味。台下稀稀落落地响起几声捧场的干笑,更多的是沉默。囚犯方阵尤其寂静,许多人垂着眼,即使偶尔抬眼望向台上那流光溢彩的世界,眼神也空洞得如同熄灭的灰烬。那是一种令人窒息的麻木与隔绝感。
周晴坐在特邀席靠后的位置,手中的采访本摊开着,上面却是一片空白。她感到一种巨大的荒谬。眼前这喧闹的表象,与她此行为追寻的“人性本恶”的内核,中间横亘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她试图捕捉那些囚犯脸上的表情,想从那些麻木的、空洞的、或偶尔流露出的茫然和渴望中,寻找所谓的“恶”的蛛丝马迹。一个因暴力入狱的年轻囚犯,看着台上活力四射的舞蹈,嘴角不易察觉地向下撇着,眼神里流淌出不易觉察的羡慕与不甘,转瞬即逝。另一个须发花白、因经济重罪入狱的老人,目光则长久地游离在舞台之外,投向礼堂高墙上小小的透气窗,仿佛想从那窗外浓重的夜色中打捞回什么早已失去的东西。
周晴的笔尖悬在纸上,迟迟落不下去。这些碎片般的情绪,既非纯粹之恶,也非忏悔之意,像漂浮在浑浊水面上的浮沫,难以穿透。她的研究课题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在这片虚假的热闹中,找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撑点。她感到一阵沉闷的焦虑。
时间在喧闹与死寂的古怪交织中流逝。终于,晚会似乎临近尾声。主持人带着职业化的亢奋笑容,高声宣布:“各位来宾,各位服刑人员!让我们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十!九!八!七……”
倒计时开始了。礼堂内稀稀落落的声音开始汇聚,声浪渐次拔高。随着最后几秒的迫近,那喊声竟也变得有几分真实的热烈起来,仿佛真的被这集体的仪式感短暂地催眠了。
“六!五!四!三……”
3 时光逆流
周晴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掠过台上激动的主持人,掠过前排观众们或兴奋或期待的脸,掠过那片灰蓝色囚服组成的方阵……就在这一瞥间,她的视线凝固了。
墙壁!
礼堂一侧原本贴满陈旧斑点墙纸的高大水泥墙,正在发生某种匪夷所思的变化。那灰败的表面如同被投入巨石的平静湖面,荡漾起一圈圈无声而剧烈的涟漪!墙纸的纹理在扭曲、拉伸、剥落,仿佛一层干涸的皮肤正在被无形的力量撕开。剥落之下露出的,不再是粗糙的水泥,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物质——非金非石,闪烁着微弱的、仿佛蕴含着古老时间的冷光。它在呼吸,在脉动,正在由下至上,以一种庄严而不可抗拒的姿态,重塑着整面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