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端
接到报警电话时,我正喝下第三杯黑咖啡。
电话那头是我的导师,国内心理学泰斗林慕教授,但他向来平稳的声音,此刻却抖得不成样子。
「陈默,她死了…按我上周发表在顶刊上的那套理论…分秒不差。」
我心脏骤停。
「她」是谁,不言而喻。
沈清。
林教授曾经最得意的门生,也是与他决裂最彻底的学生。
我赶到现场时,警戒线已经拉起。林教授站在警戒线外,脸色灰败,平日里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此刻有些凌乱。
他看到我,嘴唇翕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没能进入现场,但从法医和警察的低声交谈中,拼凑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死者沈清,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平静地躺在公寓中央。
她身旁放着一个精美的沙漏,里面的细沙刚刚流尽。
公寓里没有搏斗痕迹,没有他人闯入的迹象,门窗完好。
一切都指向一场精心准备的自杀。
可我脊背窜上一股寒流。
因为我知道那篇论文。
林教授的《概念性诱导自我终结理论》。
论文中,有一个理想模型:
通过精准投放一系列心理暗示和信息,可以构建一个逻辑闭环,让目标人物在特定时间,以特定方式,心甘情愿地「自我终结」。
就像一个完美的程序。
而沈清的死,就是这个程序最完美的运行结果。
警方初步判断为自杀。
林教授被带去做笔录,他看我的最后一眼,混杂着恐惧、震惊,还有一丝我读不懂的…狂热?
回到学校的办公室,我打开了那篇论文的最终稿。
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校对的。
「凶手无需到场,只需精准投放‘信息饵料’,目标就会自行完成一切,并给凶手留下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这是林教授在一次深夜讨论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对我说的话。
他当时指着屏幕上的模型,眼神里有一种创造者的兴奋。
「陈默,你看,这像不像一场思想的谋杀?一个无法被追溯的幽灵,在目标的脑中植入死亡的指令。」
我当时只觉得那是一种极致的学术假设,一种思想实验。
现在,这个实验变成了现实。
我无法说服自己这只是一个巧合。
巧合不会分秒不差。
2 信任游戏
第二天,我试图与林教授谈谈。
他坐在办公室里,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岁,眼窝深陷,布满血丝。
「教授,关于沈清…」
他抬起头,眼神锐利地打断我:「警方已经定性为自杀,她的家人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她有严重的抑郁症史。」
「可是那篇论文…」
「我的理论只是理论!」
他声音陡然拔高,又迅速压了下去,带着一丝疲惫和悲伤。
「也许…是有人利用了它。一个躲在暗处的魔鬼。」
他的态度模糊不清。
悲痛是真的,可那悲痛之下,似乎还掩藏着对理论被验证的、某种病态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