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最让我在意的,是频繁出现在他们谈话中的一个词——新能源。
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碳中和目标……这些词语如同关键词,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传统能源正在逐渐被清洁能源取代,这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储能。
不稳定、间歇性,受天气影响大,这些都是新能源的致命弱点。而解决储能问题,就成了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下一个巨大的风口!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苏父和几位商界大佬在家中密谈,提到过“谁能解决大规模储能的成本和效率问题,谁就能主宰未来十年的能源市场”。当时我只是默默听着,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念头,在我心中埋藏了很久,只是在苏家那种环境下,我只能将它压抑在心底,不敢有丝毫表露。我只是一个替身,一个工具,有什么资格去谈论“风口”和“未来”?
但现在,我自由了!我林风,虽然身处泥沼,但我脑子里的知识和信息还在!我的分析能力还在!我的眼光还在!
我将桌上的泡面推到一边,在那张泛黄的纸上用力写下两个大字:储能!
接下来的日子,我过上了真正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白天,我用手机流量搜索所有关于新能源储能技术的资料——从最基础的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原理,到各种前沿的技术专利、行业报告、政策文件。手机屏幕太小,看得眼睛生疼,我就把重要的资料下载下来,去巷口的打印店打印出来,一张一张地仔细研读,在上面密密麻麻地做满笔记。
我的生活费少得可怜,每天两顿泡面是常态,偶尔加根火腿肠就算是改善伙食。为了节省电费,晚上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开灯,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看书。阁楼里闷热无比,夏天像个蒸笼,冬天又冷得像冰窖。我常常看到凌晨,饿得头晕眼花,就喝几口自来水充饥。
但我不觉得苦。一想到储能技术那巨大的潜力,想到那些可能改变世界的创新,想到我或许能凭借这个机会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就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我的大脑高速运转,分析着各种技术路线的优劣:锂电池储能成本高、寿命短;液流电池安全性好但能量密度低;飞轮储能响应快但容量有限……
凭借着惊人的记忆力和对金融市场的敏锐嗅觉,我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隐藏在市场角落里的初创公司。我泡在各种创业论坛、技术社区,筛选着海量的项目路演信息。我发现,目前市场上虽然已经有不少公司在布局储能产业,但大多还停留在概念阶段,或者技术路线存在明显缺陷。
直到半个月后,我在一个不起眼的技术博客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新型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的论文摘要。作者是一家名为“清源科技”的初创公司研发团队。论文中提到的能量转换效率、循环寿命和成本控制方案,让我眼前一亮!这与我之前分析得出的最优技术路线高度吻合!
我立刻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开始疯狂挖掘关于“清源科技”的一切信息。这是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小公司,位于市郊一个偏僻的创业孵化器里,团队核心成员是几位刚从国外顶尖大学归国的博士,拥有多项关于钒液流电池的核心专利,但公司目前资金链紧张,正处于天使轮融资的关键时刻,估值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