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更新时间:2025-08-28 01:40:06

钥匙就藏在父亲最常戴的那顶帽子的内衬里,这个发现让小溪的心跳加速。

她颤抖着打开铁盒,里面有一本泛黄的日记本,扉页上写着一个陌生的名字“苏雨晴”,日期从1993年1月开始。

小溪一页页翻看,心跳逐渐加速,仿佛正在窥视一个陌生却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命。

“1993年3月15日:今天文涛教我弹了《致爱丽丝》。他说这是最简单的曲子,可我的手指总是不听使唤。他说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要学钢琴,要有我们都没有的机会...”

“1993年8月20日:父亲发现了我和文涛的事,大发雷霆。说文艺兵不靠谱,坚决不同意我们来往。我该怎么办?我已经有了一个月的身孕...”

“1993年11月10日:小溪出生了。她那么小,那么软,眼睛像文涛,很亮。母亲偷偷来看我,哭着说家里不会认这个孩子。我不能连累文涛,他的前途不能毁在我手里...”

日记在1994年10月突然中断。最后一页写着:

“明天要去徐州演出了。文涛不知道我也在名单上。快一年没见到他了,不知道他还记得那个答应要教他孩子弹钢琴的苏雨晴吗?我把小溪托付给了一个面善的铁路工人,他看起来是个好人。这是我一生最痛苦的决定,但为了小溪的未来,我必须这么做。希望有一天,她能理解我的不得已。”

日记本里还夹着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年轻女子站在钢琴前,眉眼与小溪惊人地相似。照片背面写着:“文涛摄于1993年春,最好的时光。”

小溪捧着日记本,泪流满面。

她终于知道了生母的名字和故事,理解了那个时代下一个年轻女子的无奈抉择。

那些文字不仅记录了一个少女的爱情与梦想,更承载了一个母亲最深沉的爱与牺牲。

第二天,小溪根据日记中的线索,联系到了当年父亲工作过的铁路局,找到了几位还在世的老职工。

其中一位退休老科长还记得父亲。

“老林啊,那时候为了给你上户口,可没少折腾。”老科长回忆道,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沙哑,“他跑遍了所有部门,最后是局长特批才办成的。那时候单身男子领养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老科长还告诉小溪一个重要信息:1995年底,曾有一位年轻女子来铁路局找过林卫国,但当时父亲刚好调去外地工作三个月,错过了。

“那女子留下了一封信,老林回来时我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