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漕运惊变,圣意遣狄公

垂拱四年秋,洛阳紫微宫的晨雾还未散尽,内侍省的高力士便捧着一份加急奏折,脚步匆匆踏入紫宸殿。御座上,武则天捏着奏折的手指微微泛白,殿内烛火映着她沉凝的面色,连殿外的梧桐叶飘落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江南常州,半月内三艘漕运粮船失踪?”武则天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艘船载粮千石,船上三十余丁壮,竟无一人一木漂上岸?王庸是怎么当这个常州县令的!”

高力士垂首不敢接话。漕运乃国之命脉,江南粮米经运河入洛阳,供养朝堂与京畿百万生民,如今粮船接连失踪,若传出去,轻则引发京中粮价动荡,重则恐让地方藩镇借机生事。

“传旨,召狄仁杰即刻入宫。”武则天放下奏折,目光扫过殿外,“江南之事,唯有他去,朕才放心。”

彼时,狄府书房内,狄仁杰正对着一幅运河舆图沉思。他年近花甲,须发微霜,却依旧目光炯炯,手指在舆图上的江南段轻轻点着。身旁侍立的少年郎李忠,是他半年前收下的弟子,生得眉清目秀,手脚麻利,此刻正捧着刚沏好的茶,见狄仁杰神色专注,便轻手轻脚将茶盏放在案上。

“先生,您都看半个时辰了,这运河图有什么不妥吗?”李忠忍不住问道。他出身江南船家,去年家乡遭了水患,辗转来洛阳投亲,机缘巧合下被狄仁杰看中,留在身边习文断案。

狄仁杰抬眼,指了指常州附近的一段江道:“此处叫‘落马江’,水流湍急,暗礁密布,历来是漕运险段。但再险的江段,也不会连船带人凭空消失——除非,有人故意让它们‘消失’。”

话音刚落,府外传来马蹄声,紧接着是内侍的宣旨声。狄仁杰起身接旨,听完圣意后,他面色未变,只对李忠道:“收拾行囊,半个时辰后出发,去江南。”

李忠眼睛一亮,忙应了声“是”,转身便去收拾。他跟着狄仁杰半年,多是处理些洛阳城内的小案,如今能去江南查大案,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两日后,狄仁杰与李忠抵达常州境内。刚出驿站,便见官道旁蹲着数十个流民,面黄肌瘦,手里攥着空空的粮袋。一个老妇见他们衣着整齐,便上前哀求:“官爷,行行好,给点吃的吧!常州城里粮价都涨到天上去了,咱们这些佃户,连糠都吃不上了!”

狄仁杰扶起老妇,温声问道:“为何粮价会涨?江南乃鱼米之乡,不该缺粮才是。”

“还不是因为漕运船丢了!”旁边一个年轻汉子接话,“听说三船粮食都没了,官府也找不到,粮商们趁机抬价,咱们哪买得起啊!”

李忠皱起眉:“官府没开仓放粮吗?”

“开了,可粮仓里的粮也不多了!”汉子叹了口气,“王县令倒是想办法,可他一个文官,管得了粮商,管不了江里的事啊!”

狄仁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谢过流民,继续往常州城去。到了县衙,县令王庸早已在门口等候。此人年约四十,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官袍,见到狄仁杰,忙躬身行礼:“下官王庸,见过狄阁老!”

“王县令不必多礼,”狄仁杰扶起他,“先带本阁去看看漕运失踪的江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