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卷一:风尘砾玉

1. 标题:《洛阳东门长啸声》—— 取自王衍识石勒典故

西晋太安年间的洛阳城,跟个镶了金的大酒樽似的,往街面上一摆,满是富贵气。可这富贵气是飘在天上的,底下的人想闻一口,都得先挨几鞭子。

石勒那年刚十七,个头蹿得比地里的高粱还快,肩膀宽得能扛两袋粟米,就是脸上总沾着灰 —— 不是不爱干净,是他那身 “行贩装备” 太寒酸。一条打了三四个补丁的粗布裤,上身裹着件露棉花的短褂,背上驮着的货担里,装的是从家乡上党挑来的麻线和粗陶碗,走一步晃三晃,跟揣了半筐碎砖头似的。

“让让!瞎眼了?”

一声呵斥劈头盖脸砸下来,石勒还没反应过来,腰眼就被个硬邦邦的东西顶了一下。抬头一看,是个穿锦袍的公子哥,骑在匹白得像雪的马上,马嚼子上挂着的银铃叮当作响,比他卖的陶碗还值钱。公子哥身后跟着两个家奴,手里拿着马鞭,正恶狠狠地瞪着他。

石勒赶紧往旁边躲,货担蹭到了路边的马车,“哗啦” 一声,两个粗陶碗摔在地上,碎成了渣。

“你赔得起吗?” 家奴冲上来,一马鞭就抽在石勒背上,疼得他龇牙咧嘴。那锦袍公子哥却跟没看见似的,拨转马头,慢悠悠地往酒楼去了,马屁股后面飘来一句:“羯奴就是羯奴,手脚比猪还笨。”

石勒捂着背,盯着那公子哥的背影,心里把他家十八代都骂了个遍 —— 不是没脾气,是没底气。这洛阳城,世族子弟的命比金贵,羯人的命不如狗,他要是敢还嘴,下一秒就得被拖到城门口打板子,搞不好还得丢半条命。

他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碎碗片捡起来,心里堵得慌。这世道就是这样:有的人出生就在蜜罐里,天天醉生梦死;有的人拼了命干活,连个完整的碗都保不住。他想起家乡的饥荒,地里的庄稼全枯了,爹娘饿死前,还拉着他的手说 “去洛阳,说不定能活”,可到了洛阳才知道,这里的饿殍,不比家乡少。

那天下午,石勒挑着空了一半的货担,走到洛阳东门。城楼上的士兵斜着眼看他,跟看只老鼠似的。他找了个墙角歇脚,看着来往的车马,心里越想越憋得慌 —— 凭什么?凭什么他就得一辈子当羯奴,被人打骂?

他忍不住站起来,对着城门的方向,长长地啸了一声。那啸声不像是人的声音,倒像是山里的狼,带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在洛阳城的上空飘着,把城楼上的士兵都惊得直起了身子。

“谁在那儿鬼叫?” 士兵吼道,伸手就要拿弓箭。

石勒赶紧蹲下,心里却有点痛快 —— 刚才那一声,像是把心里的憋屈都喊出去了。可他不知道,这声长啸,已经被一个人听在了耳朵里。

城楼上,有个穿着宽袖长衫的人,正扶着栏杆往下看。这人是王衍,西晋的大名士,平时最爱清谈,说起 “玄学” 来,能从早上说到天黑。王衍刚才听见那啸声,心里咯噔一下,跟被针扎了似的。他转头对身边的人说:“刚才那羯奴的啸声,是乱世枭声啊!这小子,以后说不定会搅得天下不安。”

身边的人笑着说:“王大人您想多了,一个羯奴而已,能有什么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