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窗前,阳光为我镀上一层金边,
“我想探索那些在光芒照耀下无所遁形的微小存在,它们如何与光共舞,又如何保持自己的本质……”
我讲话时,注意到小菊听得格外认真,笔不停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她的眼神中有一种在其他女生身上极少见到的专注和共鸣。
因为她的缘故,这一项目进行得很顺利。小菊的细腻和专注使她很快成为组里的核心成员。她总能精准地理解我想要的效果,并且不辞辛劳地反复修改直到完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每次的项目会议,开始注意她喜欢喝什么饮料,爱用什么牌子的颜料,甚至她微微蹙眉时代表什么样的情绪。
一个月后的深夜,画室里只剩下我们两人。小菊正在为一幅大型油画做最后的细节进行刻画,我站在她身后静静观看。这幅画表现的是晨光中的尘埃之舞,需要极其精细的笔触来捕捉光与微粒的交融。
“这里。”
我上前,右手轻轻覆盖在她握着画笔的手上,
“笔触可以再大胆一些,像这样。”
她全身僵硬了一下,我这才意识到这个举动过于亲密了。我松开手,后退一步,感觉耳根有些发热。
“看,这样是不是就生动多了。光是有生命的,我们要让它跳动起来。”
她低下头,小声说:
“谢谢程老师指导。”
“你私下里就叫程宇吧,”
我温和地说,
“我们已经算是合作伙伴了,不是吗?”
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轻轻点了点头。
从那晚开始,我们之间的距离不知不觉拉近了。我会特意买两份宵夜,会在下雨天送她回宿舍,会在她疲惫时讲些艺术圈的趣事逗她开心。她的话也渐渐多了起来,偶尔会露出羞涩的笑容,嘴角两个浅浅的梨涡时隐时现。
项目结束那天,系里举办了小型展览。我的作品获得了高度评价,系主任亲自为我颁发了优秀指导教师奖。但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全在小菊身上——她站在展厅角落,安静地看着人群,眼神中有一种我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庆祝派对在学校附近的咖啡馆举行。我被众人围在中间,小菊则安静地坐在角落,小口啜饮着果汁。我的目光不断飘向她,既想与她分享喜悦,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失落。项目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之间那点微妙的联系也将随之终止。
终于摆脱人群,我端着两杯咖啡走过去。“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
我好奇的问,
“尝尝这个吧,他们家招牌拿铁,你应该会喜欢。”
她受宠若惊地接过咖啡:
“谢谢程老师。”
“又叫老师,”
我假装板起脸,
“说好了叫程宇的。”
她抿嘴笑了,浅浅的梨涡在脸颊上若隐若现。
“程宇。”
她轻声叫出我的名字,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
我们聊了很多,从最喜欢的画家到最想去的博物馆,从童年趣事到未来梦想。我惊讶地发现我们有那么多的共同点,就连喜欢同一部冷门艺术纪录片这种小事都如出一辙。
“你知道吗,”
我忽然认真地看着她,
“这段时间和你一起工作真的很愉快。你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更懂我的创作理念。有时候我觉得,你甚至比我自己更了解我想要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