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做个简单演示。”我在自己手腕内侧点一点稀释后的香精,“这是二十分之一浓度的斑贴测试,健康皮肤、非破损状态、二十四小时观察——注意,这是科普演示,不是医疗建议。有皮肤病史的朋友请优先问医生。”
许晴把要点打在屏幕上,我继续往下走:“现在说昨晚的长图。”
我把那张“致敏合集”的图片放到画面上,圈出三处细节:“第一,所谓‘我家标签’的字体在去年十月改版,‘薄荷雪松’四个字的‘雪’多了一个弧形收笔;图里没有。第二,我家批次号位数固定十四位,图里出现了十五位。第三,这张‘红疹照’的EXIF信息里居然带着修图软件水印——我让朋友扒到的。”我抬眼,“我尊重每一个真实不适,但也请尊重事实。”
评论区有点乱,又很快被许晴按进节奏。 【那我昨晚点了头疼算什么】 【真假怎么分?】 【老板娘别慌 我们在】
“真假对照,我们今天现场熬。”我把两只看起来差不多的白杯放到电陶炉上,同时下蜡,“左边是我家标准‘薄荷雪松’,右边是外面某平台‘同款’链接随机购入,标签模仿度90%。”
温度计蹭蹭往上。 “看底部析晶速度、看表面收缩边缘、看燃点前的油膜。”我一边讲一边把镜头拉近,“右边的油膜明显更薄,说明溶剂比例过高,且有矿蜡掺入。”
我把两支棉芯点燃,关掉补光灯一半,让火焰更明显。 “真货火焰内芯稳定呈椭圆,假货偏跳、发暗,且闻起来会有轻微焦刺。”我把镜头移过去,笑,“闻不到没关系,想象一下刚擦过的电梯厢里被人喷了太多古龙水——那股漂浮感。”
弹幕开始站队: 【右边好刺】 【我隔着屏幕都觉得喉咙痒】 【左边确实更圆稳】
有人往上一顶: 【我有订单号,昨晚点你家起了小疹子,截图在这】——配图是购物记录,订单号“20231207-0017”。
“请私信我手机号,售后直接处理。”我把截图放大,“同时做一个小核对——抱歉我职业病严重,这个订单号的中间四位是‘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