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摇了摇头——老吴的指甲缝里有一点蓝色的纤维,不像是驱鬼大师穿的道袍材质,反而像……舞台幕布的布料。我走到化妆间的角落,那里堆着一堆旧戏服,红色的、蓝色的,上面都落满了灰尘。我拿起一件蓝色的戏袍,指尖蹭到一点纤维,跟老吴指甲缝里的一模一样。
“舅舅,老吴死前可能接触过这件戏袍。”我把戏袍递给技术人员,“还有,这张纸片上的字迹,虽然潦草,但笔画很用力,像是在紧张或者着急的情况下写的,说不定是老吴发现凶手后,偷偷撕了本子写下的线索。”
技术人员很快有了发现:“王队,纸片上除了老吴的指纹,还有另一个人的指纹,是女性的,而且纸片的材质,跟我们在剧院仓库里找到的一本旧剧本一样!”
仓库在剧院的二楼,积满了灰尘,角落里堆着几箱剧本,最上面的一箱贴着标签:“1983年,《魅影》”。打开箱子,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剧本,封面写着“《魅影》,编剧:陈秋生”。我翻开剧本,发现第三幕的标题赫然是“月圆夜,胭脂染”——跟老吴手里的纸片上的字一模一样!
“《魅影》?”张警官凑过来,“我好像听说过,四十年前那场火灾,就是剧团在排练这出戏的时候发生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老吴的死,四十年前的火灾,失踪的驱鬼大师,还有这本旧剧本,难道都有关联?
第二章 嫌疑人与消失的道具
第二天,舅舅把可能和案件有关的人都叫到了剧院。一共五个人:
• 李梅:四十多岁,国营剧团的老演员,当年火灾的幸存者之一,现在开了个戏服店,昨天来剧院想拿回当年自己穿的戏服。
• 张扬:三十岁,开发商的助理,负责剧院拆迁的事,驱鬼大师是他请来的,老吴死的前一天,他还来剧院跟老吴吵过架。
• 陈雨:二十五岁,编剧陈秋生的女儿,陈秋生在四十年前的火灾里去世了,她来剧院是想找父亲留下的剧本手稿。
• 赵亮:五十岁,剧院的前灯光师,当年火灾后就辞职了,昨天突然回剧院,说要找自己当年落下的工具。
• 林芳:三十多岁,老城区的居民,也是苏玉容的粉丝,经常来剧院“看望”苏玉容,老吴死的当晚,有人看到她在剧院门口徘徊。
五个人坐在舞台前的椅子上,气氛很紧张。舅舅把老吴手里的纸片和《魅影》剧本放在桌子上:“老吴死前留下了这张纸片,跟这本《魅影》剧本的第三幕标题一样,你们谁看过这本剧本?”
李梅的脸色瞬间变了:“《魅影》……当年就是因为这出戏,三个演员才死的,我再也不想提它!”她说着,手不自觉地摸了摸胳膊,那里有一道浅浅的疤痕——是当年火灾留下的。
“我没看过。”张扬摆摆手,“我就是个助理,只管拆迁,哪懂什么戏。不过老吴死的前一天,我确实跟他吵过架,他不让我们拆剧院,说苏玉容的鬼魂会报复,现在想想,真是邪门。”
陈雨低着头,手指捏着衣角:“我来找父亲的手稿,是因为父亲当年写《魅影》的时候,说有个‘秘密’藏在剧本里,可他还没告诉我是什么,就死于火灾了。我昨天在仓库里找了半天,没找到手稿,只看到了这本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