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遇茉莉情
十八岁的春天,苏茉在城南的花鸟市场里,一眼就相中了那盆茉莉。
花苞还未完全打开,青白相间,像是裹着一层薄纱的梦。她蹲下来,轻轻摸了摸那嫩绿的叶子,仿佛能触到一股悄然涌动的生命力。
“这花和你一样,”身后忽然传来带笑的声音,“看着文静,开起来却很香。”
苏茉回头,是同班的林屿。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校服外套,肩上挎着画板,手里还拎着几支素描铅笔。
“你也来买花?”苏茉有些意外。她从未想过会在这里遇见他。
“我来写生,”林屿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排盆景,“这里的植物长得有意思。”
他蹲在她身边,也看向那盆茉莉。“你要买它?”
苏茉点头,“嗯,想放在窗台上。”
林屿笑起来,眼睛弯成两道月牙:“那我帮你挑一盆开得最好的。”
他仔细地看了几盆,最终选了一株花苞最多、叶片最绿的。“这盆好,能开很久。”
苏茉付了钱,抱起那盆茉莉。林屿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书包,“我帮你拿,你抱花。”
两人并肩走出花市。阳光透过梧桐树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肩上,温暖而明亮。
“你也喜欢茉莉?”苏茉问。
“我喜欢画花,”林屿说,“尤其是茉莉,干净,简单,又有香气。”
他从画板夹层里抽出一张速写纸,上面是几朵茉莉的素描,线条流畅,形态生动。
“你真厉害。”苏茉轻声说。
“以后我帮你画它,”林屿笑着说,“从花苞到开花,一张不落。”
苏茉低下头,嘴角却不自觉地扬起。
2 花语少年心
从那一天起,她的窗台上多了一盆茉莉,她的生命里,也多了一个为她画茉莉的少年。
高考前的日子,像是被拉长的慢镜头。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做题、背诵、模拟考,唯有窗台那盆茉莉,悄然生长,悄悄变化。
林屿几乎每天都来苏茉家楼下等她一起上学。有时他来得早,就坐在花坛边画画,画那盆茉莉,也画苏茉窗台的风光。
“你今天画了什么?”苏茉下楼时总会这样问。
“画了茉莉又长高了一点,”林屿把素描本递给她看,“还有你窗台上那只晒太阳的猫。”
苏茉笑起来,“那是我邻居家的猫,总跑来我窗台睡觉。”
“它比你还会享受生活。”林屿合上本子,两人一起走向学校。
放学后,他们常常一起去图书馆复习。林屿是美术生,文化课不如苏茉,她就帮他补数学和英语。而他则在她疲惫时,递上一张刚刚画好的小画——有时是一朵云,有时是一盏路灯,更多时候,是窗台上那盆茉莉。
“你把它画得比真的还好看。”苏茉说。
“因为它在你窗台上啊,”林屿轻声说,“在你窗台上的东西,都特别美。”
苏茉低下头,耳朵微微发红。
茉莉花苞渐渐饱满,某天清晨,终于绽开了第一朵花。
苏茉惊喜地叫来妈妈一起看。那朵小白花静静地开着,香气清浅,却萦绕不散。
她拍下照片,洗了出来,夹在日记本里。旁边写下一行字:
“5月17日,茉莉开了第一朵花。林屿说,等茉莉开得再盛一些,就带我去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