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我站在发布会的聚光灯下,台下闪光灯如星河炸裂。
“沐女士,您主导研发的‘智能调度算法’已获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将大幅提升物流与供应链效率。请问——它是否会对明辰科技造成冲击?”记者话筒递来,眼神锐利。
我微微一笑,目光扫过直播镜头,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那个正在看新闻的男人。
“技术本身无罪,”我声音清晰,“错的,是那些辜负信任、践踏真心的人。”
台下一片哗然。
一年前,我还只是个默默无语的研究生,而明辰,正意气风发地宣布公司进军智能物流,豪言“三年内颠覆行业”。
可他不知道,他的技术团队卡在调度算法上整整八个月,项目停滞,投资方撤资,股价连续三日暴跌。
更不知道,他梦寐以求的突破,就在我手里。
没人知道,这项被称作“颠覆行业”的智能调度算法,是我用三百多个日夜,从失败堆里扒出来的。
最初,我提出“动态路径优化+实时负载预测”模型时,实验室一片哗然。
导师皱眉:“太激进,数据稳定性差,工程落地难。”
几个博士生当面笑我:“沐师姐,你是不是太久没碰代码,连基础逻辑都乱了?”
我没争辩,只是每天泡在实验室,从早到晚。
第一次模型崩溃,服务器宕机,我站在机房门口,手足无措。
导师走过来,没骂我,只是叹了口气:“当年你走的时候,我就说,你太心软,容易被人辜负。”
我低头:“老师,这次我不想再软了。”
他看了我很久,终于说:“明天早上八点,带着你的思路,来我办公室。”
从那天起,他亲自带我攻关。
每周三下午,他推掉所有会议,坐在我旁边一行行看代码。
有次我卡在梯度下降函数,反复报错,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了整整三页推导图。
“沐橙,”他抬头看我,眼神像十年前一样锐利,“你不是不行,是你太久没被人当‘天才’看了。”
最难的是数据训练。
我求他帮忙联系企业,他二话不说,打了十几个电话,最后亲自开车带我去一家物流总部谈判。
对方高管质疑:“一个刚复学的研究生,能搞出什么?”
导师站在我身前,声音沉稳:“她当年放弃保研时,你们还在抄她的作业。”
那一刻,我眼眶发热——这个曾因我放弃前程而愤怒的男人,如今却为我,撑起一片天。
可真正陪我熬过每一个深夜的,是容朔。
第八版测试失败那天,我蹲在角落发抖,眼泪砸在键盘上。
门被推开,他提着保温桶进来,打开是热腾腾的姜汤面。
“吃点东西。”他声音低沉,坐到我身边,没问结果,只是轻轻把外套披在我肩上。
我哽咽:“我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他转头看我,目光深邃:“你还记得大二那道题吗?你错了十七次,最后解出来了。”
“可这次不一样……”
“一样。”他打断我,“你还是那个沐橙,而我,还是那个——”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风,“等你回头的人。”
后来,他干脆把工作室搬到了实验室隔壁。
每晚十点,他准时出现,带一杯热咖啡,一句“我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