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林薇的爱情观
“以前总觉得握方向盘的女生最酷,现在才发现原来坐副驾才是最幸福。”
朋友圈蹦出的这条文案,让林薇心里咯噔一下。她左手握着方向盘,右脚踩着刹车,正在那里等红绿
灯。她用近两年来攒下的积蓄买了一辆几万块钱的小车,一来回家时不用在各种转车和换乘交通工具了,二来作为班主任去学生家家访也方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方向盘握在自己手里,让她有一种掌控命运的感觉。但这突如其来的一条文案,似乎是击中了她心中最柔软的那个部分。
也许是性别的原因,在坚强的女性也渴望被人招呼,而她自己的那辆车,她还从来没有坐过副驾,也没让别人坐过自己的副驾。
其实林薇不仅工作能力强,颜值也颇高,按理来说,这样的女性应该不缺乏追求者。那为什么还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呢?
那就不得不提私立学校的一大特点,流动性大。很多同事刚熟悉,有的可能就考上公办或者另谋高就,这距离一远,产生的不是美,而是生疏。
所以,对于她一个外地人来说,选择一段感情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他人。
而选择一段什么样的感情?才是最让她犹豫的。
在县内,各高中之间的校际交流并不少,林薇代表本校也参加了好几次,她出色的业务能力赢得了各校同科目老师的认可,交流结束后,往往要一块聚餐,这一来二去就跟公办学校的一个名叫瞿慕的男老师熟悉了,对方主动加了她微信,经常借着探讨题目聊天,时不时还会邀请她吃东西什么的,虽然对方嘴上什么都没说,但是她能感觉的到,也能猜的出来。
绿灯亮起,林薇轻踩油门,车子缓缓滑入车流。瞿慕的微信消息这时弹了出来,是一道她之前在交流会上提到的疑难政治题的另一种解析,附言:“林老师,你看这样理解是否更简洁?”他总是这样,找尽理由与她保持联系。林薇礼貌回复了一个点赞的表情,思绪却飘回了上次聚餐。
那是在一家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店,几所学校的老师围坐一桌。酒过三巡,话题从教学难题悄然滑向更现实的领域。一位公办学校的老师略带几分醉意,拍着身旁同事的肩膀说:“还是咱们好,虽说发不了财,但心里踏实啊,雷打不动。”他说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在场的几位私立学校老师,包括林薇,那眼神里没有恶意,却有一种无意识的、居高临下的怜悯:“你们那边……听说今年又走了好几个?压力大吧?”
瞿慕当时就坐在林薇对面,他立刻接口,试图缓和:“各有各的好,林老师她们学校平台大,机会多,薪资弹性也高。”他看向林薇,眼神温和而肯定。
林薇微笑着点头致意,感谢他的解围,但心底那根细小的刺却被触动了。她清楚地知道,瞿慕的“安慰”本身,就已然划下了一条无形的线——线的那头,是享有体制内稳定与尊严的他;线的这头,是需要在市场上自谋生计、证明价值的自己。这种“好”,更像是一种对“不稳定”的宽容体谅,而非真正的平等看待。
这种体制内外的微妙差异,渗透在方方面面。她的薪资或许在某些月份能短暂超过同资历的瞿慕,但她的“五险一金”缴纳比例却可能远低于他。他的未来清晰可见,按着职称阶梯稳步向上;她的发展则更多系于学校的经营状况和个人拼搏。他的“稳定”是沉甸甸的底气,而她的“流动”,在别人口中有时是“机会”,有时却成了“风险”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