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天就他们两人,王叙打开车门,就直奔后排坐着。林薇说“王老师,就我们两人,你坐前面来,方便我们看路聊天。”林薇之所以这么说,纯粹是出于客套。
没想到对方却说“坐后面,一样的。”
林薇她从车内后视镜瞥见,对方说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副驾”,好像是也看出了副驾对林薇不同寻常的意义。
“蛮有边界感的,这一点跟自己还蛮像。”林薇心里想到。
在车上总得聊点什么吧,于是两个人就把各自怎么来这个学校的经历大概说了一下,林薇发现,他也是外地的,只不过不像她这个外地那么“外地”。他就是隔壁县的,但是是在县城的另一端,而且家是乡下的,所以回到家也需要2个小时左右。
两个外地的一块吐槽回家的艰辛和异地的不容易,就这样两人的话匣子就慢慢打开了,聊教学,聊面临考核的压力、排课的焦虑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些许不安,一直聊到各自带班的趣事和烦恼,发现彼此应对问题的方式和态度竟出奇地相似。
也许是两个人单独相处的原因,也许是同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又或者两者兼有,这使得两人彼此的熟悉进度比平常快了许多,
那天的家访也格外的顺利,但跑了一天,中午也没休息,所以回程时,林薇哈欠连天。
王叙试探的问道:“要不这段路我来开?如果你愿意的话。”
紧接着又说道“我精神还可以,而且我驾驶技术不错的。”可能每个男的都比较认可自己的驾驶水平吧。
“好。”林薇几乎是立刻答应了。她靠边停车,解开安全带,没有任何犹豫地坐进了副驾——这个她从未允许别人踏入的“专属区”。她调整了一下座椅,找了个舒服的姿势,信任感在这种无声的交接中悄然建立。或许是太累了,或许是因为这份莫名的安心,她很快就睡着了。
她在副驾睡得很安稳,感觉没过多久就回到了学校。
“你怎么没叫我?”林薇揉着朦胧的眼问道。
“看你睡得蛮香,就没叫,也就才刚刚到学校而已。”王叙回复道。
下车后,两人互相加了个微信,但没有聊天。晚上躺在床上,林薇回想今天和王叙一块家访相处的过程,不自觉的在脑海里做了个对比。
如果说“她和瞿慕是“互补”的话,那么,和王叙更多的是“相似”。”
这种“相似”来源于经历过同样的漂泊、同样的奋斗,来自于对彼此职业选择和价值理念的深度认同。
她没敢在想下去,因为……因为她脑海里浮现出“脚踏两只船”这句话。
她自嘲地笑了笑,觉得自己想了太远了,她和王叙不过才第一次单独相处,连朋友都算不上,而瞿慕虽然追求她,但她一直保持着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