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警察打量着工作台上复杂的仪器:“我们知道记忆裁缝这一行当的规矩。但此案涉及重大商业犯罪,如果您能提供那段记忆,将有助于案件调查。”
林默陷入两难。交出家传手艺恪守的中立原则,还是拒绝配合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最终,他说:“我需要咨询我的律师。”
警察点头:“可以。但在调查期间,请您暂停营业,所有设备封存待查。”
送走警察和那位惊慌失措的女子,林默拉下店门,独自坐在昏暗的店内。祖父临终前的叮嘱言犹在耳:“小默,记忆是最私密的东西。我们这行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客户相信我们会守护他们的秘密。一旦失去这种信任,裁缝店就失去了灵魂。”
但这次不同,那段记忆碎片明显涉及违法行为。作为公民,他有义务配合调查;作为记忆裁缝,他又必须恪守职业伦理。
深夜,林默无法入睡,悄悄回到店里。他避开被封存的主设备,启动了一台祖父留下的老式分析仪——警察不知道它的存在。他将那段问题记忆重新导入,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
摇晃的吊灯,慌乱的手,纸张被碎纸机吞噬的特写。忽然,林默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只右手腕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形状像个月牙。而今天那位女士的丈夫,他曾在财经新闻上见过照片,手腕上没有任何疤痕。
这段记忆不属于她的丈夫!
林默心跳加速。他继续分析环境细节:碎纸机型号已停产多年,墙上的挂历日期是五年前,桌角露出一本杂志——《金融周刊》第137期,出版于七年前。
这段记忆至少是五到七年前的,而女子的丈夫三年前才入职那家公司,时间对不上。
那么,这段记忆是谁的?为什么会附着在客户的记忆里?
林默熬了整个通宵,运用所有技术手段剥离记忆的层层伪装。随着分析深入,他惊恐地发现这段记忆被精心修改过——原本被销毁的不是商业文件,而是财务报表,涉及一笔巨额资金的流向。
天亮时分,他终于破解了最后一道屏蔽:碎纸机上方的玻璃窗反射出一个模糊的人影,虽然不是正面,但足以辨认出那是如今年轻有为的副市长周涛!
林默感到一阵眩晕。五年前,周涛还是市财政局副局长,那时确实有过一场审计风波,但最终不了了之。如果这段记忆是真的,那么他可能销毁了关键证据...
突然,店外传来刹车声。林默迅速关闭设备,透过窗帘缝隙看到两辆黑色轿车停下。几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下车,径直走向店门。
不是警察,气质完全不同。
林默心跳如鼓,从后门悄悄溜出,躲进了相邻的小巷。他目睹那群人强行打开店门,在里面翻找什么。几分钟后,他们似乎意识到主人不在,匆匆离开。
林默颤抖着手拨通了那位年长警察的电话。
三天后,林默坐在市公安局的询问室里,对面是那位年长警察和一位纪委工作人员。
“感谢你提供的线索,”纪委同志说,“这段记忆为我们调查一桩旧案打开了突破口。经过技术鉴定,确认是原财政局会计张某的记忆片段。他在意外去世前,将这段记忆秘密存储在一件衬衫中,几经周转竟然以这种方式重现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