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雨夜惊变
凌晨一点零六分,暴雨像一堵墙,把整座城都推得后退了半步。 林瑶盯着手机,刷到苏晴发的一条朋友圈:——
雨好大,真想有人来接我。 地点:锦城•熙岸小区南门
她愣了两秒,点开评论区。没人回。 她把字盯得更近:那张配图像是路边的反光镜,雨线在镜面里乱成一缕白噪,远处是小区南门昏黄的门楣灯。 “你怎么还没睡?”林瑶在输入框里打出这句,删除,又打:“你在哪儿?我滴你。” 她想了想,还是点了电话。
第一遍无人接听。第二遍接通了,响了三声,被挂断。 她在心里骂了句“又作”,翻身坐起,把窗帘拉开一条缝。外面是一条被雨抽打得失真的街。 第三次拨出时,她已经把雨伞和车钥匙抓在了手里。
——等她换好鞋,手机弹出一条推送:“熙岸小区发生坠楼事件,警方已封锁现场。” 来源是一个本地的热搜号。 林瑶脑子轰的一声空白,像被某个键直接盖掉了输入法。
她是新闻学院的研二,实习在城报的社会新闻组。她知道“封锁现场”四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她硬把脑中“苏晴”两个字往外推,给同组值夜班的编辑打了电话:“我离熙岸近,我过去看看!” 编辑嗯了一声,嘱咐她注意安全,能拍就拍,注意别越线。
五分钟后,她的车停在小区北门外。雨像锤子敲着她的伞面,她朝南门奔过去。 还没靠近,便看见警戒线像一根拉满的弓弦,弦里是人群的窸窣与窃语。
“二号楼下坠的,听说是个姑娘。” “伞都没撑好,半夜怎么跑下来了?” “你别乱说,警察还在看。”
人群让出一条缝,担架在雨幕里出现又消失。 林瑶站在外圈,手指发冷,拧着伞柄发出咯吱声。 她盯住那具用黑色袋子包裹的轮廓,某个细节像针一样穿过黑布:一只露在外面的手腕,戴着一串很简单的银珠手链,扣子处有个小月牙。
苏晴的手链,毕业旅行时她们一起在云南买的,苏晴挑的是月牙,林瑶挑了颗小星星。 那天她们约定:不管以后在哪里,抬手就能看见彼此。
林瑶听见自己的呼吸像被雨水掐住。她强迫自己把眼睛从担架移开,掏出证件,试图挤到更近一点的位置。 一只手从雨里伸来,挡住了她——
“记者?退后。警戒线里不要进。” 男人的嗓音不高,却有股不容置疑的平直。
她抬头,那是一个穿深灰色风衣的男人,身形修长,眼神冷静,没什么情绪起伏。他的警官证在雨里亮了亮。 “我是熙岸辖区的刑警,周启南。请配合。你的鞋已经踩到水迹了。” 林瑶低头,发现自己确实踩到了楼门口外侧一处浅浅的水渍。她连忙退了一步,嗓子干得像嚼纸:“对不起。”
“你住这儿?”周启南问。 “不是。……我是她的朋友。”她的声音轻得像雨里一句自言自语,“她,叫苏晴。” 周启南看了她两秒,“抱歉,现在不便确认。”他顿了顿,“你先回避,这里我们会通知家属。”
“我就是家属。”林瑶几乎是反射地说出这句,听见自己在撒谎——她不是血亲,可此刻“家属”两个字像是一根救命的绳。 周启南没有接话,只侧过身去,与同事低声交谈。很快,一个穿雨披的女警走到林瑶面前,把她引到警戒线外较安静的角落:“方便留下联系方式。还有,请问你最后一次见到她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