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不慌不忙,从怀里(实则是从空间取出)拿出一个更详细的计划书——她熬夜用铅笔写的。
“支书,队长,我不是要队里出粮。我是说,我无意中发现后山有个隐蔽的小山洞,里面不知道是哪年哪月谁藏了一批粮食,可能是以前逃荒的人留下的?数量不少,但红薯居多,还有些杂粮。”
她语出惊人。
“我想着,这粮食白放着也是浪费,如今大家日子难熬,不如拿出来,以生产队的名义办个临时救济食堂,就针对孤寡老人、孩子多的困难户,每天提供一顿稀粥或者红薯饭,帮大家熬过这段时间。”
“洞里的粮食算我无偿捐献,但我有个条件,食堂的管理和粮食发放,必须由支书、队长您二位信得过的人和我一起负责,保证吃到真正需要的人嘴里。账目公开。”
老支书和陈队长彻底震惊了,猛地站起来。
“山洞?粮食?多少粮食?”陈队长声音都变了调。
林秀报了一个足以让两人眼前一亮的数字,但又不会多得离谱引人怀疑——正好能支撑食堂运转到开春。
“你……你说的是真的?”老支书声音发颤。
“千真万确。我可以现在带你们去看。”林秀眼神坦然,“但消息必须保密,不然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两位老共产党员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和希望。
“走!现在就去看看!”老支书一锤定音。
当看到那个被林秀提前用空间粮食填满了一小半的干燥小山洞时,两位老人激动得手都抖了。
“老天爷开眼啊!老天爷开眼啊!”老支书喃喃道,抹了把眼角。
陈队长重重一拍大腿:“太好了!这下能救不少命!小林同志!你立了大功了!”
食堂迅速而低调地办了起来。
当第一缕混合着米香和红薯香甜的热气从大队部旁边腾起的临时灶间飘出时,许多面黄肌瘦的村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鼻子。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符合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