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是我的弟弟,阮文勇。”阮文雄声音低沉,“三天前,被他们俘虏后释放了。”他指着沈凯忠的遗体,“他本可以杀死文勇,却给了他食物和水,放他走了。为什么又要这样战斗?”

李卫国蹲下身,从沈凯忠的内兜取出一本被血浸透的日记本。他小心地翻开,只见最后一页写着:

“今日俘一猴军少年军官,年不过二十,眼神惶恐如文革。本欲按命令处决,然见其怀中照片,亦有老母待归。私放之,愿此战早日结束,两国母亲不再流泪。若上级追究,我一人承担。”

阮文雄听完翻译,良久无言。最后他轻声说:“他们本可以撤退的。当我们包围这里时,那个女医务兵已经中弹,男兵腿受重伤。我们喊话让他们投降,那个领头的却回答‘中国军人只有战死的,没有投降的’。”

李卫国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沈凯忠说这话时坚毅的表情。他太了解这个曾经是他手下最好的兵了——沈凯忠的父亲是烈士,母亲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他把军队当作唯一的家。

“妥善安葬我们的同志。”李卫国最终下令,“把这个猴军军官送往后方的战俘营,按日内瓦公约对待。”

战士们开始小心地搬运烈士遗体。当抬起肖景红时,一封血书从她手中滑落。李卫国捡起来,只见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

“亲爱的弟弟:

若你读到这封信,说明姐姐已为国捐躯。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姐姐是为保卫祖国边疆而牺牲,是无上光荣。

记得咱们爷爷是红军,爸爸是抗美援朝老兵。咱们肖家三代从军,保家卫国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

你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让国家强大到没人敢来侵犯,那就是对姐姐最好的纪念。

永远爱你的姐姐 景红

1979年2月25日”

李卫国将信小心收好,对通讯员说:“记录:163高地战斗,我部歼敌47人,摧毁补给点一处。沈凯忠、江文革、肖景红等九名同志壮烈牺牲,他们...”

他的话突然停住了。高地下方传来激烈的交火声,新一轮战斗打响了。

“一排留守高地,二排三排随我支援!”李卫国毫不犹豫地下令。

战争还在继续,牺牲从未停止。但当战士们冲向枪声最密集的地方时,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他们不是为了死亡而战斗,而是为了生命而牺牲;不是为了战争而拼杀,而是为了和平而献身。

在163高地上,三座新坟静静立在那里,如同永不低头的哨兵。坟前插着简单的木牌,上面写着他们的姓名和生卒年月。

最年轻的是江文革,只有十九岁零三个月。

肖景红,二十二岁。

沈凯忠,也不过二十五岁。

他们的人生短暂如流星,却在这血与火的战场上发出了最耀眼的光芒。他们的牺牲,如同无数在这场自卫还击战中献出生命的英烈一样,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守护;不是出于仇恨,而是源于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

163高地的枪声如暴雨般密集,李卫国带领战士们向下冲锋。他们像一把尖刀,直插越军侧翼。

“为班长报仇!”一个新兵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