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在哪买的?有链接吗?”又一个声音加入进来。
林夏被这突如其来的关注弄得有些手足无措,脸微微泛红,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猛地点亮了。
“这……这是我自己做的。”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的颤抖,却又有一簇小小的火苗开始燃烧。
“自己做的?”问话的人显得更惊讶了,随即语气变得热切,“那你能帮我做一个吗?我可以付钱!”
……
离开医院时,林夏的脚步不再像来时那般沉重。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暖洋洋的。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这双曾经只会敲击键盘、翻阅文件的手,似乎刚刚完成了一件比任何工作报告都更有价值的事情。
那簇在深夜被点亮的微光,此刻仿佛透过指尖,小心翼翼地照进了她现实的生活里。
一个从未想过的可能性,就此在她面前展开。
3.笨拙的第一步
希望的火花一旦燃起,便能驱散庞大的阴霾。从医院回来的那晚,林夏几乎是怀着一种久违的激情在行动。
她连夜清理出客厅一角,用一张旧餐桌充当工作台。又把那箱毛线宝贝细细整理了一遍,按照颜色和材质分门别类。她找出那个几乎被遗忘的旧手机,支在堆起的书本上,调整角度,试图记录下钩织的过程——邻床奶奶和那位母亲的话点醒了她,或许,这真的是条路。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款软萌小兔的钩织方法……”她按下录制键,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干涩。
镜头下的手指远不如想象中灵巧。钩针时不时会带错线,线团也会不听话地滚到桌下。她本想展示一个流畅完美的过程,结果却频频中断,视频里全是她“哎呀”的懊恼声和手忙脚乱去捡线团的画面。
好不容易钩完一只耳朵,她凑近镜头想展示细节,却因为忘了关掉前置摄像头的美颜功能,画面里的兔子耳朵被拉得变形,显得滑稽可笑。
第一个教程视频,就以这种灾难性的方式告终。
她不死心,又尝试直接展示成品。她将做好的几只小动物玩偶——小熊、小兔、小企鹅——小心翼翼地摆在桌前,打上一盏台灯,试图拍出温暖治愈的感觉。
“纯手工编织玩偶,柔软亲肤,安全放心,可定制……”她念着写好的稿子,表情僵硬得像是在做工作报告。
视频发到一个短视频平台和本地的生活论坛上。起初,因为带了“手工”“编织”等标签,确实引来几个点赞和好奇的评论。
但很快,第一条刺眼的评论出现了:“博主的手艺是跟哆啦A梦学的吗?针脚歪得它自己都想哭。”
接着是第二条:“这兔子耳朵一边大一边小,是抽象派艺术吗?”
“价格还不便宜,这做工值这个价?机器做的比这整齐多了。”
屏幕的光映在林夏脸上,一阵红一阵白。那些冰冷的文字像细针,扎在她刚刚鼓起的勇气上。她猛地合上电脑,胸口堵得难受。原来迈出第一步,收获的不全是掌声,更多的是冰冷的审视和挑剔。
深夜里,工作台上的台灯还亮着。林夏没有睡,她面前摆着那只被吐槽“针脚歪”的兔子,旁边是钩针和图解。她一遍遍地拆,一遍遍地重钩,对比着电脑里找来的高手视频,研究如何让针脚更均匀、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