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当#赵氏牛奶全批次检测报告#的话题登上热搜,林默正蹲在出租屋吃泡面。手机突然震动,赵建国的电话打了进来:“林先生,太神了!数据一公布,消费者投诉量下降78%,连证监会都打电话表扬我们信息披露及时!”
一周后的董事会结束,赵建国把一个厚厚的牛皮信封塞进林默手里。回到家拆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抬头写着“咨询费”的支票,金额处的“1000000”让他数了三遍零。窗外的霓虹灯在支票上投下晃动的光斑,林默突然想起会议室里那些敬畏的眼神——他们眼里的“商业哲学”,不过是他失业前每天都在做的数据复盘;他们口中的“高人智慧”,只是电商运营最基础的“透明化信任体系”。
“误会……或许也能变成机会?”他摩挲着支票边缘,这个念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心里漾开层层涟漪。
跨界大佬的求助潮:从商业到文化的“高人”神话扩张
失业半年的林默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以“都市隐士”的身份出现在财富圈的茶局上。当“林高人”的名号像蒲公英种子般飘进不同领域大佬的耳朵时,一场由误会引发的“咨询风暴”正式拉开序幕。这些手握资源却陷入困局的求助者,带着对“神秘智慧”的期待而来,却总能在林默看似平常的建议里,解读出远超预期的“玄机”——而这背后,正是一个普通人在误打误撞中,逐渐触摸到问题本质的成长轨迹。
地产大佬的“风水玄机”:被规划文件戳破的迷信泡沫
“林先生,这块地背靠青山,前有活水,是不是块聚财的宝地?”当身价数十亿的地产大佬张启明带着风水罗盘出现在咖啡馆时,林默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租房合同叹气——三个月前,他刚因轻信中介“地铁明年开通”的谣言,租下了郊区一套通勤两小时的房子。
看着张启明手机里那块标注着“龙脉之地”的待拍地块,林默想起自己维权时跑遍规划局的经历,下意识脱口而出:“先去市规划馆调三份文件:《城市总体规划图》《轨道交通远期规划》《周边地块出让记录》,中介的话比房东的‘包租婆’人设还不可信。”
张启明愣住了。他原本准备听到“山管人丁水管财”的玄学解读,却没想到对方直接抛出了“查文件”的硬操作。当晚,张启明的助理通宵整理出周边五公里的规划数据,发现该地块三年内并无地铁规划,反而隔壁地块已被纳入重点学区建设范围。最终放弃竞拍的张启明在内部会议上感慨:“林高人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早看透了‘地利’不在风水在规划啊!”
林默后来才从朋友处得知这段“佳话”。他摸着下巴回想当时场景,突然意识到:张启明真正缺的不是风水答案,而是拍板前的决策勇气。那些规划文件不过是给他提供了“科学算命”的底气,而自己那句基于租房血泪史的吐槽,恰好成了他需要的“玄机”。
国学大师的“布道智慧”:亲子活动里的传播密码
国学大师李修远的文化节门票滞销时,他带着《周易》卦象找到了林默。这位在电视台讲过三年《论语》的老者,对着空荡荡的报名统计表发愁:“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传统文化了,是人心不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