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金樽酒店当了八年厨师长,从一个打荷的小学徒一路摸爬滚打到今天,自认手艺过硬,管理到位。
直到那个叫小雅的"天降神兵"出现在我的厨房里。
小雅是张总的侄女,刚从烹饪学校毕业,一张娃娃脸配上甜腻腻的声音,看起来人畜无害。
张总亲自把她带进厨房,拍着我的肩膀说:"老陈啊,这是我侄女小雅,以后跟你学厨艺。你多费点心带带,毕竟是自家人。"
我点头答应,心想着年轻人嘛,好好教教总能上手。
第一天,我让她处理土豆丝,要求切成火柴棒粗细。
结果她交上来的成品,粗的像筷子,细的像头发丝,长短不一,活像一堆杂草。
我耐着性子重新教了一遍,她点头如捣蒜:"陈师傅,我记住了!"
第二天,我让她调制沙拉酱,比例我写在纸上贴在她面前。
她居然把醋当成了白酒,把糖当成了盐,调出来的东西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连厨房里的猫都不愿意舔一口。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有耐心:"小雅,这是基础调料,你得仔细看清楚。"
她委屈巴巴地说:"陈师傅,我下次一定注意。"
那副可怜兮兮的模样,让人不忍心多责备。
第三天晚上,正值晚餐高峰期,十几桌客人等着上菜。
我安排她负责最简单的工作——煮意大利面,时间控制在8分钟,这是连实习生都能胜任的活儿。
结果二十分钟过去了,她煮的面条已经软成了一锅粥。
我急得额头冒汗,赶紧重新下锅,可客人已经等得不耐烦,开始投诉了。
张总匆忙赶来,看到这混乱的场面,只是拍拍小雅的脑袋:"没事没事,新人嘛,慢慢来。老陈,你多担待点。"
多担待?
因为她的"小失误",我们差点丢了两桌老客户!
但我还是忍了,毕竟是老板的侄女,得给面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小雅的"天赋"逐渐显露无遗。
她能把蒸蛋羹蒸成蜂窝煤,把白切鸡煮成黑炭鸡,把清汤变成墨汁汤。
最绝的一次,她居然把洗洁精当成了料酒,直接倒进了锅里。
那天晚上,整个厨房都被泡沫包围,像个洗车场。
好在我发现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找到张总,想要好好聊聊小雅的问题。
"张总,小雅她......"
"老陈,年轻人犯点错很正常,你当年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多教教就好了。"
张总摆摆手,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我憋了一肚子话,最终化作一声长叹。
从那以后,我就像小雅的专属保姆,不仅要管好整个厨房,还要时刻盯着她,生怕她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同事们私下里都叫小雅"灾难制造机",因为她所到之处,必定鸡飞狗跳。
而我,则成了专门跟在她后面收拾残局的"救火队长"。
这样的日子,我过得身心俱疲。
第二章
真正的"大戏"从那次VIP包厢事件开始。
金樽酒店最引以为傲的就是8号VIP包厢,专门接待重要客人。包厢里有个开放式厨房,客人可以看到厨师现场制作菜品,这是我们的招牌服务。
那天晚上,市里最大的房地产商王董要在这里招待香港的投资商,合同金额据说超过十个亿。